[实用新型]一种耐腐蚀网络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6583.7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2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余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讯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02;H01B7/22;H01B3/44;H01B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网络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网络线缆。
背景技术
网络线缆,是从一个网络设备(例如计算机)连接到另外一个网络设备传递信息的介质,是网络的基本构件。在我们常用的局域网中,使用的网线也是具有多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典型的局域网一般是不会使用多种不同种类的网线来连接网络设备的,在大型网络或者广域网中为了把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就会使用不同种类的网线,在众多种类的网线中,具体使用哪一种网线要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结构标准和传输速度来进行选择。
专利一种室外网络线缆(公告号为CN201520070060.0)弹性护套层和四股双绞线之间填充有玻璃丝棉层,玻璃丝棉层和弹性护套层之间设有铝塑屏蔽层,弹性护套层内复合有呈弹簧形能够使弯曲后的网络线缆易于定型的塑形体,在塑形体两侧分别包覆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复合在弹性护套层内,所述弹性护套层外侧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层,虽然此网络线缆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但是由于此线缆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散热性能不好以及不耐弯折的缺陷。
因此急需一种不仅可以实现耐腐蚀性能,而且抗拉抗弯折性能更好,且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的耐腐蚀网络线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网络线缆,不仅可以实现耐腐蚀性能,而且抗拉抗弯折性能更好,且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腐蚀网络线缆,包括四组双绞线和设置在双绞线外围的护套层,还包括环设在双绞线外侧的至少四个碳纤维束以及位于护套层内的填充层,填充层位于碳纤维束和双绞线之间,碳纤维束由多股碳纤维绞合而成,护套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聚酯树脂隔离层、屏蔽层、内护套以及外护套,屏蔽层为由镀锡铜丝编织网层和铝塑复合膜组成的双层屏蔽层,内护套为聚四氟乙烯层,外护套为聚乙烯与乙烯-醋酸共聚物挤塑混合物,且内护套的外侧设有若干三角形凸起,外护套的内侧设有与凸起相卡合的三角形凹陷。
优选的,外护套的外侧设有若干散热孔,散热孔的数量与凹陷的数量相同,且散热孔与凹陷交错设置,使得网络线缆具有较好的散热功能。
优选的,碳纤维束由三股碳纤维绞合而成,碳纤维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防腐蚀材料,而且由三股碳纤维绞合而成的网络线缆也具有较好的抗拉以及抗弯折的能力。
优选的,填充层为阻水纱,使得网络线缆具有自重轻、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的优点。
优选的,双绞线包括两个相互绞合的线芯以及位于线芯外侧的线芯防护层,且线芯防护层的材料为聚酯树脂,使得网络线芯的的屏蔽隔离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护套层内增加至少四个由多股碳纤维绞合而成的碳纤维束,且使得碳纤维在作为一种很好的防腐蚀材料的基础上,也具有较好的抗拉以及抗弯折的能力。
2、通过设置聚酯树脂隔离层、屏蔽层的双层屏蔽隔离,使得网络线线缆的信号屏蔽效果更好。
3、通过设置相互卡合的内护套和外护套,且内护套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使得网络线缆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且外护套为聚乙烯与乙烯-醋酸共聚物挤塑混合物,使得网络线缆的外表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且由于内护套与外护套之间具有相卡合的凸起和凹陷,使得热量可以通过凸起更好的传递到外层,从而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的标记:1为碳纤维,2为镀锡铜丝编织网层,3为铝塑复合膜,4为凸起,5为凹陷,6为散热孔,10为双绞线,11为线芯,12为线芯防护层,20为护套层,21为聚酯树脂隔离层,22为屏蔽层,23为内护套,24为外护套,30为碳纤维束,40为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讯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讯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6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