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44784.3 | 申请日: | 2017-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0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8;G03B17/5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邵捷;裴金华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除雾装置 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 视窗玻璃 设备壳体 压电风扇 压电装置 交流电电源 除雾效率 监控设备 空间优化 风流向 设备壳 体内腔 振动片 风道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控监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包含设备壳体、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上的视窗玻璃和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腔中的镜头,还包含压电风扇,所述压电风扇包含连接交流电电源的压电装置和与所述压电装置连接且用于将风流向所述视窗玻璃的振动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结构紧凑,空间优化率高,能在有限的摄像机内部形成对视窗玻璃的冲击风道,除雾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控监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机是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的一种硬件设备。随着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摄像硬件设备的革新,摄像机的应用领域也变得愈发广泛,一些室外摄像机,例如安防监控所使用的摄像机长时间工作在户外,户外的工作环境会对摄像机的成像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摄像机所处的环境温度快速降低时,摄像机使用的视窗玻璃表面温度也会降低。摄像机内部湿热的空气遇到冷的视窗玻璃就会在内表面起雾,从而影响监控拍摄效果。
为了克服这一技术缺陷,在中高端摄像机产品中往往配备了除雾装置。现有技术中,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墙体内部增加一个加热器,通过配备的风扇将预热的空气吹动从而进行除雾。但是这样的技术方案存在除雾效率不高的问题。因为在通常玻璃视窗区域有档光圈,隔离LED补光灯和镜头区域,防止光污染,由于空间受限,风扇安装困难,即使能安装,位置也很难紧靠镜头,因而吹出的风很难通过镜头和挡光圈形成的小腔体到达视窗玻璃表面。
也有技术方案采用了对玻璃表面贴加热膜,对玻璃表面进行加热,或者对玻璃外围的壳体也进行加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玻璃材料本身导热系数较低,而为了摄像头保持良好的视角,加热器的位置必须要远离视窗玻璃的中心区域,依然存在除雾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结构紧凑,空间优化率高,能在有限的摄像机内部形成对视窗玻璃的冲击风道,除雾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摄像机除雾装置,包含设备壳体、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上的视窗玻璃和位于所述设备壳体内腔中的镜头,还包含压电风扇,所述压电风扇包含连接电源的压电装置和与所述压电装置连接且用于将风流向所述视窗玻璃的振动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挡光圈上设有风扇安装部,所述压电风扇安装在所述风扇安装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压电风扇连接有加热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用于对所述压电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导向的导引风道,所述导引风道包含入风口、主冲刷区和出风口,所述入风口为所述挡光圈与所述设备壳体之间靠近所述压电风扇的一侧,所述主冲刷区为所述镜头与所述视窗玻璃之间,所述出风口为所述挡光圈与所述设备壳体之间远离所述压电风扇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挡光圈靠近所述压电风扇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压电风扇产生的气流以射流方式进入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还包含设在所述设备壳体上的密封件,所述设备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电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压电风扇的供电来自于所述电路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压电风扇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可获得更灵活的安装区域,安装位置更靠近视窗玻璃,除雾效果好。
2、加热薄膜产生的热量和压电风扇自身的热量可对冲刷气流进行预热。
3、在挡光圈中设有缺口,气流经过这个缺口可以产生射流冲击效果,利于除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4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