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道内开启的除灰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4130.0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6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粘志宇;石磊;杨志勇;高淑艳;赵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3/06 | 分类号: | F23J13/06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道 开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电站及工业锅炉的烟气系统,用于清除烟道内积灰的除灰口结构。
背景技术
除灰孔主要应用于锅炉烟气系统用于清除烟道内积灰,防止因烟道积灰过多增加烟道阻力,加大烟道支架的荷载。使用时打开除灰孔,可将烟道内的积灰通过除灰孔清理到烟道外。
目前无论是电站锅炉还是工业锅炉,它们烟道配置的除灰孔均为烟道外打开型式,即为外开型。此种型式的除灰孔都是法兰孔外加堵板结构,法兰与堵板间加石棉板或石棉绳等密封材料、法兰与堵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除灰孔安装于烟道的底部。此种型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也存在打开及封堵不便的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除灰孔位置设置在烟道底部且位于高空,为了打开或封堵除灰孔可设置专用的平台扶梯、现场搭建临时脚手架或借助升降平台等专用机械,但这将增加工程造价和设备维护费用,而且现场搭建临时脚手架还将增加现场检修工作量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道内开启(或关闭)的除灰孔,彻底解决现有除灰孔使用不便及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道内开启的除灰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标识杆、防护罩、密封盖、门体、锁紧横梁,密封盖与门体通过连接螺栓紧固,且密封盖和门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盖上面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上面安装位置标识杆,锁紧横梁与门体刚性连接。
所述的密封结构是门体上设有密封环,密封盖下面开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石棉盘根并与密封环配合密封。
所述的防护罩内下部通过内螺纹安装一连接件,通过该连接件连接锁紧横梁和防护罩,进而连接密封盖和门体。
所述的防护罩顶部设带螺纹底座,用于安装位置标识杆。
将本实用新型的除灰孔结构的开关置于烟道内,这样可保证现场检修人员在检查烟道积灰情况后,视情况方便打开或关闭除灰孔,免去打开室外除灰孔需要设置必要的检修平台或搭设脚手架、准备专用升降车等繁杂工作,且在烟道内工作操作方便,不涉及高空作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示杆; 2-防护罩; 3-螺栓; 4-密封盖; 5-门体; 6-锁紧横梁; 7-石棉盘根;8-烟道底板 。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位置标识杆、防护罩、密封盖、门体、锁紧横梁,门体上设有密封环,密封盖下面开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石棉盘根并与密封环配合密封。防护罩内下部通过内螺纹安装一连接件,通过该连接件连接锁紧横梁和防护罩,进而连接密封盖和门体。防护罩顶部设带螺纹底座,用于安装位置标识杆。
本实用新型高出烟道底板仅有56mm,不存在增加烟道阻力问题。位置标识杆可标识除灰孔的安装位置。通过锁紧横梁及螺栓可保证除灰孔密封严密。防护罩可起到保护连接螺栓及安装位置标识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市面常见,结构简单,只需一般的机加工厂按图制作、制作完成后烟道开孔与烟道底板8焊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除灰孔为圆形,除灰孔打开时先打开密封罩,再将锁紧螺母9松开到适当位置,锁紧横梁、螺栓及密封盖整体倾斜适当的角度即可打开除灰孔,封堵除灰孔时的过程与打开过程同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基于烟道内打开、关闭除灰孔的思路,并设计了可实现此功能的新型除灰孔,彻底解决了传统外开除灰孔诸多缺点,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可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工成本和维修费用,减少高空作业风险,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门体与烟道底板焊接安装在烟道底部适当位置,密封盖与门体通过连接螺栓紧固,密封环与石棉盘根压实可保证除灰孔密封严密;为保证密封螺栓不受飞灰磨损和积灰腐蚀,密封盖上面安装密封罩;密封罩顶部设带螺纹底座,安装位置标识杆,标识除灰孔的位置,用于除灰孔被积灰覆盖时工作人员找到积灰孔的位置。标识杆可更换、可长可短、视情况调整。为实现标识功能也可以在安装除灰孔位置的正上方烟道顶板上焊接标识物,如短的钢管、角钢、小的螺栓螺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4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