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3364.3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延彪;张立会;廖秉华;曲凯歌;叶露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何晖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含油 污水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混合物或乳液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水的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破坏生态系统和危害人体健康。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和民众对于环保方面的意识一直在不断加强。
根据油类在水中存在不同形式,将其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四种,其中乳化油(油水乳液)和溶解油分离难度很大。就分离难度较大的乳化油废水而言,传统处理乳化油废水的方法常辅以电解和絮凝等先行破乳过程,其能耗和物耗较大,而膜法分离乳化油废水具有不经过破乳、直接分离、节能环保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所用膜污染严重,不易清洗,运行费用较高,需要进一步开发性能优良的膜材料和膜污染控制技术,以降低成本。
一些滤纸对乳化油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在实验室级别的环境下,可以采用滤纸对实验过程产生的乳化油废水进行初步分离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给出合适的装置专门用于分离这些废水;或者说,现有技术中给出的装置结构在分离这些废水的时候的效率不高或者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方便对油水乳液废水分离的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包括抽滤瓶、负压供应单元、上段管件、下段管件、滤纸和卡夹;抽滤瓶具有顶部连接口、侧面连接口和底部排液管,且底部排液管上装有阀门;负压供应单元与侧面连接口连接;上段管件具有贯通的第一上开口和第一下开口;下段管件具有贯通的第二上开口和第二下开口,第二下开口与顶部连接口连接,第一下开口与第二上开口连接;滤纸设置在第一下开口与第二上开口连接的位置;卡夹设置在第一下开口与第二上开口的连接位置,且卡夹对第一下开口、第二上开口和滤纸进行固定。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侧面连接口与负压供应单元之间具有调节阀,调节阀用于调节抽滤瓶的容纳空间内的真空度大小;负压供应单元为真空泵。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顶部连接口与第二下开口通过磨口密封连接;第一下开口与第二上开口连接的位置通过磨口密封连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滤纸为压缩滤纸,压缩滤纸的滤纸厚度为100微米至200微米,压缩滤纸采用压强为20Mpa至30Mpa的压力压制形成,压缩滤纸的压制过程持续压制的时间为1分钟至2分钟,压缩滤纸用于水包油型乳液的分离。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滤纸为棉质纤维滤纸,棉质纤维滤纸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滤纸,滤纸孔径为100纳米至300纳米。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产生的效果如下:滤纸在空气中对水的接触角为0°,水下对油的接触角大于150°,对油的分离效率高于99.9%。底部排液管的设置则有利于把分离得到的水排出。另外,负压供应单元如真空泵向抽滤瓶内提供负压,以加快水油分离的速率。此外,卡夹能够对滤纸、上段管件和下段管件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并且方便这个三个部件的拆卸、更换和清洗。再者,这种采用滤纸直接分离废水的方式克服了现有滤膜通常需要化学修饰改变表面组成,并在制备和分离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组件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抽滤瓶,11、顶部连接口,12、侧面连接口,13、底部排液管,14、阀门,20、负压供应单元,30、上段管件,31、第一上开口,32、第一下开口,40、下段管件,41、第二上开口,42、第二下开口,50、滤纸,60、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抽滤瓶10、负压供应单元20、上段管件30、下段管件40、滤纸50和卡夹60。
其中,抽滤瓶10具有顶部连接口11、侧面连接口12和底部排液管13,且底部排液管13上装有阀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学院,未经平顶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3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