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裂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2575.5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0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浦杰;浦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托普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裂解 装置 | ||
一种淤泥裂解装置,包括固定架、热解炉与燃烧炉,所述的热解炉设置在固定架上与燃烧炉连接;所述的热解炉包括预热室、干燥室与裂解室,所述的预热室内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上方设置有进料网栅,进料网栅上设置有淤泥进料结构与烟气排放口,所述的裂解催化剂输送绞龙设置在预热室右侧;所述的预热室与干燥室之间设置有进料格栅,干燥室内设置有刮料装置;所述的裂解室左侧设置有害气体燃烧口,右侧通过导热管道与燃烧炉连接,底部与可回田生物质输送绞龙相连接;所述的裂解室与干燥室上均布有若干温度感应模块。本实用新型裂解迅速,解决了淤泥占地的问题,节省淤泥运输费用;保护了环境,改良土壤品质、促进植物生长;对处置淤泥有突破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淤泥裂解装置。
背景技术
淤泥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一直令人头疼。目前,国内处理淤泥的方式相对单一、落后,以固化后的场地回填、自然堆放为主,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从河道清理出来的淤泥往何处去,能否资源化利用,成为全国各地探索的课题。污泥焚烧处理处置能够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污泥直接焚烧存在燃烧效率低、能量利用方式单一的问题;此外,直接进行焚烧的污泥产生的烟气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污泥焚烧处理处置的技术经济成本必将显著提高。因此,开发可以替代焚烧的污泥热处理技术和设备,充分回收利用污泥中所蕴含的生物质资源,并从源头避免有害气体的排放,已成为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淤泥裂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淤泥裂解装置,包括固定架、热解炉与燃烧炉,所述的热解炉设置在固定架上与燃烧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解炉包括预热室、干燥室与裂解室,所述的预热室上设置有淤泥进料结构、烟气排放口、脱水催化剂输送绞龙、螺旋输送结构与进料网栅,所述的预热室内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上方设置有进料网栅,进料网栅上设置有淤泥进料结构与烟气排放口,所述的裂解催化剂输送绞龙设置在预热室右侧;所述的预热室与干燥室之间设置有进料格栅,所述的干燥室内设置有刮料装置;所述的裂解室左侧设置有害气体燃烧口,右侧通过导热管道与燃烧炉连接,底部与可回田生物质输送绞龙相连接;所述的裂解室与干燥室上均布有若干温度感应模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淤泥进料结构为漏斗状,所述的进料网栅上均布有若干圆柱形孔,所述的进料格栅上均布有若干长方形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裂解室底部设置有漏斗状出料冷却装置与可回田生物质输送绞龙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有害气体燃烧口包括若干有害气体富集管道与排气管道,所述的有害气体富集管道均布在裂解室上,与排气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懂,并且占地面积小,裂解迅速,相同体积炭泥重量仅为处置前淤泥的一半,有效解决了淤泥占地的问题,节省淤泥运输费用。并且充分考虑到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进行实时燃烧。处理后的淤泥还能用于作物种植、用作建筑材料等,还能在回田后改良土壤品质、促进植物生长;对处置淤泥有突破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热解炉;3.燃烧炉;4.预热室;5.干燥室;6.裂解室;7.淤泥进料结构;8.烟气排放口;9.脱水催化剂输送绞龙;10.螺旋输送结构;11.进料网栅;12.进料格栅;13.刮料装置;14.有害气体燃烧口;15.导热管道;16.可回田生物质输送绞龙;17.温度感应模块;18.漏斗状出料冷却装置;19.有害气体富集管道;20.排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托普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托普工业(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2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