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42340.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2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斋;张旭东;张利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30;H01M2/3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可靠性 端极柱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特别是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因其自放电小、高低温性能优越、价格低廉等优势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动力电源之一。而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端子密封问题是困扰许多蓄电池厂家的一个重要问题。阀控铅酸蓄电池的端子密封性能不好,铅酸蓄电池在长期浮充和大功率放电时,会出现端子爬酸现象,造成蓄电池漏液,形成诸多安全隐患。现有端极柱密封结构是在蓄电池盖与端极柱间设置密封圈,然后环绕端子上部浇注环氧树脂,以期达到密封效果。这种通用结构,在蓄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容易顺着铅极柱蔓延,爬到铜芯腐蚀端子而造成电池漏液。此外,环氧树脂容易因O型密封圈放置不到位而漏入蓄电池内部,影响蓄电池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蓄电池端子爬酸现象的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蓄电池盖和铜芯端子,铜芯端子位于铅座上,铅座与蓄电池盖之间依次设置RTV硅橡胶密封层和三元乙丙橡胶圈,RTV硅橡胶密封层均匀覆盖在铅座的圆台形表面,三元乙丙橡胶圈匹配贴合在RTV硅橡胶密封层外侧。
上述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所述铜芯端子中部旋合铜螺母,铜螺母底面压紧蓄电池盖。
上述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蓄电池盖和铜芯端子之间设有环氧树脂密封层,环氧树脂密封层将铜螺母的周边与顶部封闭。
上述蓄电池用高可靠性端极柱密封结构,所述RTV硅橡胶密封层厚度为3-5毫米。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端子爬酸现象对端极柱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密封胶、密封垫、铜螺母和环氧树脂层多重密封。该密封结构耐机械作用力强,能有效承受电池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外力对端极柱的冲击,及充放电过程中因正极板胀大对正极端极柱的挤压,提高了端极柱的稳定性。试用表明,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抑制蓄电池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爬酸现象,提高了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各标号为:1、三元乙丙橡胶圈,2、RTV硅橡胶密封层,3、蓄电池盖,4、铜芯端子,5、环氧树脂密封层,6、铜螺母,7、铅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蓄电池盖3、设置在蓄电池上的铅座7和位于铅座处的铜芯端子4。为防止端子爬酸现象,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道密封。第一道密封位于铅座与蓄电池盖之间,在铅座与蓄电池盖之间设有RTV硅橡胶密封层2和三元乙丙橡胶圈1,RTV硅橡胶密封层均匀覆盖在铅座的圆台形表面,三元乙丙橡胶圈匹配贴合在RTV硅橡胶密封层外侧。RTV硅橡胶密封层厚度为3-5毫米。为使蓄电池盖压紧铅座,提高第一道密封的可靠性,在铜芯端子上设置外螺纹和铜螺母,旋合铜螺母6,使铜螺母底面压紧蓄电池盖。第二道密封设置环氧树脂密封层5,由环氧树脂密封层将铜螺母周边和顶部与蓄电池盖的缝隙封闭。
本实用新型制作时先将将RTV硅橡胶均匀涂抹在铅座上,形成厚度3-5mm的RTV硅橡胶密封层,然后将三元乙丙橡胶圈套在RTV硅橡胶密封层外侧,构成第一道密封;5分钟内扣上蓄电池盖,然后沿着铜芯端子的螺纹旋转铜螺母至拧紧;待RTV硅橡胶密封层固化后,在铜芯端子和蓄电池盖之间采用环氧树脂进行二次密封,构成环氧树脂密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42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