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化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8515.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6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邓金雁;付帅;黄标;彭小军;赵学宁;方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化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化成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尤其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具有体积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化成装置化成。
现有的化成工艺是将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活化,化成过程中电解液会在负极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一定量气体并形成有机锂及无机锂化合物沉积在负极表面,即形成SEI膜。化成工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SEI膜的成膜质量,进而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所以改善化成工艺对提升电池的寿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电池化成装置,将电池置于容纳腔内,对容纳腔充入正压,在给定小电流、温度及压力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到一定电荷状态后,进行预抽气以排出产生的气体,然后再在大电流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充电;但是电池的产气量较大,所以需要在设计软包电池的外壳时进行余量设计,如图1所示,在电池10'的内部增加一个较大的气袋20'来容纳化成过程产生的气体,外壳一般为特殊结构铝塑膜或类似材质,其成本昂贵,所以增加气袋也增加了制造工艺成本;且在正压环境下,化成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电池外部,影响化成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化成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化成装置,包括:
容纳腔,用于容纳待化成的电池;
真空机构,用于对所述容纳腔抽真空以及排出电池化成中产生的气体;
所述真空机构与所述容纳腔连接。
优选地,所述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泵、控制阀和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容纳腔的连接管路,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测量结构,所述真空测量结构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用于测量所述容纳腔的真空度。
优选地,还包括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夹紧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容纳腔具有夹紧行程和松动行程,在所述夹紧行程中,所述夹紧板对所述电池施加夹紧力;在所述松动行程中,所述夹紧板松开所述电池。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沿其轴向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容纳腔通过螺纹副连接,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夹紧板设有至少两块,各所述夹紧板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夹紧板活动连接,且能够相对靠近和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最外侧的一块所述夹紧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压机构还包括柔性件,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夹紧板通过所述柔性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紧板为加热板。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夹紧板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化成装置,包括容纳腔和真空机构,在电池化成前以及化成中,通过真空机构能够对容纳腔抽真空,以将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尽快排出容纳腔,使电池尽可能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化成,显然,采用这种电池化成装置,由于可以将产生的气体直接排出容纳腔外,因此,电池不需要较大的气袋,甚至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气袋存储化成中产生的气体,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且将电池置于真空环境中进行化成,能够使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尽快排出电池的外部,从而提高电池化成的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池化成装置应用的电池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化成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化成装置中,加压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化成装置应用的电池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在图1中:
10'-电池;
20'-气袋;
在图2-4中:
10-容纳腔;
20-真空机构;
21-真空泵;
22-连接管路;
23-控制阀;
24-真空测量结构;
30-电池;
31-极耳;
40-加压机构;
41-夹紧板;
42-驱动件;
43-柔性件;
50-充放电机构;
60-温度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8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尾灯电动助力车电池
- 下一篇:电池朝上传输充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