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1036293.4 申请日: 2017-08-17
公开(公告)号: CN207138151U 公开(公告)日: 2018-03-27
发明(设计)人: 赵曦阳;裴晓娜;潘艳艳;王芳;李树春;孙晓阳;张连生;王连福;王琦;刘克俭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
主分类号: B05B9/04 分类号: B05B9/04;B05B15/68
代理公司: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代理人: 迟芳
地址: 15004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杨树 飞絮 处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絮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杨树由于生长速度快,易成活,成荫快,后期管理方便的因素,在上个世纪很多北方城市广泛采用,随着年龄增长,到了青壮年期,不同程度的到了飞絮期,造成环境影响,给人类带来不方便,成为扰民因素,造成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火灾,汽车水箱堵塞,影响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性能。但是相对其他树种,杨柳树在释放氧气,降温增湿,歼灭细菌,滞留微尘,吸收毒气方面功不可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他们的功劳,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趋严峻,绿化欠账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乡土树种继续发挥生态作用,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飞絮治理是一个过程,只有掌握好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善治理手段,让他们留下好的一面,发挥作用,我们做的是控制缺点,更好的为我们脆弱的生态服务,而不是让他们粗暴一砍了之,但现有治理杨树飞絮的方法为在树干注射药物或飞机喷洒药物,前者见效慢且对树木本身伤害大,易造成枯萎死亡的现象发生,后者成本过大不易普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以解决杨树飞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杨树飞絮在漂浮过程中易携带和传播病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且处理成本高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杨树飞絮处理装置,它包括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所述柔性支撑框靠近目标杨树竖直设置,N排环形支撑软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柔性支撑框内,每排环形支撑软管包括多个软圈单体,喷液组件包括储液罐和多个喷头,每个软圈单体内对应设置有一个喷头,多个喷头均与储液罐相连通,角度转换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转角控制杆和N个载物板,两个支撑板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朝向目标杨树的一侧,所述N个载物板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每个载物板对应有一排环形支撑软管,每个载物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铰接,两个转角控制杆竖直并列设置在柔性支撑框远离目标杨树的一侧,每个载物板分别与两个转角控制杆相铰接,每个载物板在转角控制杆的带动下作出俯仰动作,每排环形支撑软管上的所有喷头的底部与该排环形支撑软管对应的载物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储液罐内设置有抑制药剂。

作为优选,柔性支撑框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软管、多个第二支撑软管和多个底座,多个第一支撑软管均竖直设置且等距分布,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软管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有多个第二支撑软管,每两个上下相邻的第二支撑软管之间设置有一个软圈单体,每个第一支撑软管的底部对应设置有一个底座。

作为优选,每个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每个第一支撑软管外包裹有一层第一外皮,每个第二支撑软管外包裹有一层第二外皮,每个软圈单体外包裹有一层第三外皮,第一外皮通过第一粘扣与其相邻的第二外皮或第三外皮可拆卸连接,第二外皮通过第二粘扣与其相邻的第三外皮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喷液组件还包括驱动泵,每个喷头通过驱动泵与储液罐相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载物板靠近转角控制杆的一端设置有与转角控制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抓手,每个转角控制杆上设置有与抓手相配合的卡杆。

作为优选,每个卡杆与其对应的转角控制杆水平并列设置且二者之间有间隙,每个卡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杆与其对应的转角控制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软圈单体朝向目标杨树的一端面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排液槽。

本实用新型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专用于处理杨树飞絮的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且操作灵活,喷液组件、角度转换组件、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围绕目标杨树并对其大面积冲刷的效果,柔性支撑框的高度以及冲刷角度根据目标杨树的具体尺寸进行调节,增强冲刷杨树飞絮的灵活性,有效减少飞絮量的产生,冲刷后的飞絮成团状并依靠自重坠落。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处理杨树飞絮的成本,与飞机喷药相比,至少降低了50%的成本。对杨树损伤小且易操作,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柔性支撑框和N排环形支撑软管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储液罐2-1;

图4是角度转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个喷头2-2与角度转换组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6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