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5843.0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9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涂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罗森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加 瞬间 抑制 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
背景技术
瞬态干扰指交流电网上出现的浪涌电压、振铃电压、火花放电等瞬间干扰信号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电压幅度高、瞬态能量大,瞬态干扰会造成控制系统的电源电压的波动,当瞬态电压叠加在控制系统的输入电压上使输入控制系统的电压超过系统内部器件的极限电压时便会损坏控制系统内部的设备因此必须采用抑制措施。
但现有的抑制二极管却存在许多的问题,针对变化速度较大的电压,抑制二极管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保护元件的作用,元件往往会被极速变化的电压损坏,起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在抑制二极管的长时间使用中,二极管的散热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二极管的工作效果不佳,在安装使用时,现有的二极管非常的不方便,在遇到一些震动时,二极管里的一些精细零件很容易遭到损坏,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设置在该装置本体顶部的提板和设置在该提板底部的基板构成,且所述提板和基板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基板的一侧及相邻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且所述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均部分嵌入设置在基板中,所述基板的底部设有散热板,且所述散热板与基板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基板的内壁设有ZNS薄膜,且所述ZNS薄膜覆盖设置在基板的内表面,所述基板内部的底部设有B级,且所述B级与基板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基板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P端,所述P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N端,且所述N端覆盖设置在P端的外表面,所述N端的顶部设有连接片,且所述连接片与N端之间紧密贴合固定,所述基板内部的底部设有A级,且所述A级与基板之间紧密贴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提板的一侧设有提孔,且所述提孔贯穿设置在提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的一侧及相邻一侧均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贯穿设置在散热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表面设有防护层,且所述防护层覆盖设置在基板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N端的顶部设有绝缘层,且所述绝缘层与N端之间紧密贴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叠加式瞬间抑制二极管,采用硅双向瞬态电压抑制技术,双向抑制,大大增强瞬间吸收的功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该元件工作时的稳定性,从而对元件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在该二极管的底部设有散热板,在二极管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对二级管进行散热,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下使用而降低二极管的抑制性能,在该二极管的顶部设有提板,在安装二极管时会非常的方便,从而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ZNS薄膜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元件因震动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提孔;3-基板;4-散热板;5-散热孔;6-第一触角;7-第二触角;8-提板;9-防护层;10-ZNS薄膜;11-绝缘层;12-N端; 13-P端;14-连接片;15-A级;16-B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罗森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罗森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5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