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与油气罐密封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5544.7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8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陆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亚明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景丰强 |
地址: | 31559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密封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尤其涉及空气压缩机中油气分离器与油气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车辆上一般都有设有空气压缩机,可以给车辆的制动、车门启闭等机构提供压缩空气源,目前,常见的以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为主,体积可以做的尽量小。
常见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包括电机、主机、油气罐、冷却器、过滤器及油气分离器,主机采用双螺杆压缩。工作原理:电机工作,带动主机启动,空气从进气阀进入主机,从主机的出气口进入油气罐,油气罐里面的油被压到冷却器上,冷却后的油经过滤器,再进入主机的进油口,同时空气从油气罐的出气口进入油气分离器,然后分离后的油又从油气分离器回流到主机,压缩空气从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出来。
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010110513.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车用压缩机》(申请公布号为CN101793253A);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610654553.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车用压缩机》(申请公布号为CN106246555A)等。
现有的空气压缩机连接管路基本都是外露,导致管接头较多,安装环节多,也同时存在泄漏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装配紧凑且无管路外露的油气分离器与油气罐密封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气分离器与油气罐密封装配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和油气罐,前述油气分离器的进气端与油气罐的出气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罐的上端面具有凸起的管接头,该管接头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对应地,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面具有供前述管接头插入的进气孔。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面围绕进气孔成型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适配有第二密封圈。实现双重密封。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面为一平整面,对应地,所述油气罐的上端面也为一平整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管接头插装于进气孔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密封,装配简单,密封性好,没有外露管路连接,大大降低泄漏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3中油气分离器另一视角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底板10、螺杆空压机主机1、油气罐3、油气分离器2、电机4、油过滤器51及冷却器5。油气罐3、冷却器5及油过滤器51设于底板10上。
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空压机主机1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冷却器5的进油端与油气罐3的出油端通过第一油管53连接,冷却器5的出油端与螺杆空压机主机1的进油端通过第二油管52连接,第二油管52中连接有油过滤器51。螺杆空压机主机1的出气端与油气罐3相通,油气罐3的排气端与油气分离器2的进气端连接,油气分离器2具有压缩空气排出端,油气分离器2与螺杆空压机主机1之间连接有回油管。
本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器2的底面为一平整面,油气罐3的上端面为一平整面并具有凸起的管接头31,该管接头1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2;对应地,结合图4所示,油气分离器2的底面具有供管接头31插入的进气孔21。油气分离器2的底面围绕进气孔21成型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适配有第二密封圈22。
管接头31插装于进气孔21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32实现密封,装配简单,密封性好,没有外露管路连接,大大降低泄漏风险。同时油气分离器2的底面和油气罐3的上端面为平整结合,并通过第二密封圈22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亚明,未经陆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5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熊猫感应灯
- 下一篇:主机与油气罐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