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铜片式表面铂热电阻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3063.2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6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林育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奥通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18 | 分类号: | G01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片 表面 热电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铂热电阻,尤其涉及一种薄铜片式表面铂热电阻。
背景技术
正常情况下要测得一个金属器件的准确温度时,必须在金属器件上钻一个一定深度的圆孔,再把一支内部已放入焊接了外引线的铂电阻芯片且填充了导热氧化镁粉的圆棒式的铂热电阻插入金属器件的圆孔内,这样测出来的温度才会准确。因为测温原件铂热电阻芯必须被所测的介质直接或间接包住才会准确。而这种传统的测量方式只适合可以进行破坏性钻孔的金属器件上这种场合,而不能进行破坏性钻孔的金属器件要测温时正常是通过测量其表面温度而得知其温度,目前只能采用表面粘贴测温,就是通过薄膜的铂电阻芯片焊接外引线后贴在软的硅酮基自粘衬片上,这样的检测方式由于测温元件---薄膜铂电阻芯片只有一面贴住被测物体,其测到的温度会存在一定比例的负偏差,另外原始的铂电阻芯片的引丝丝径只有0.2mm,当它与外引线焊接后焊接处是比较脆弱的,而这样的结构设计未能使外引线与硅酮基自粘衬片结合牢固,一旦外引线有较大扰动时,将容易引起此处断线而造成产品损坏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薄铜片式表面铂热电阻。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铂热电阻芯片、金属感应头和外接线,所述铂热电阻芯片设置在所述金属感应头预制的腔体内,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氧化镁粉填充层,所述铂热电阻芯片与所述外接线连接。
具体地,所述金属感应头为铜材感应头。
进一步地,所述外接线上设置有出线压接头。
具体地,所述金属感应头设置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平整表面金属器件的温度传感测量,具有准确度高、牢固长寿命、方便固定等多方面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于电机、发电机、变压器、锂电池模组、电力开关、机器设备等金属外壳产品的温度传感测量、温升跟踪,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感应头,2-固定孔,3-铂热电阻芯片,4-氧化镁粉填充层,5-出线压接头,6-外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铂热电阻芯片3、金属感应头1和外接线6,所述铂热电阻芯片3设置在所述金属感应头1预制的腔体内,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氧化镁粉填充层4,所述铂热电阻芯片3与所述外接线6连接。
所述金属感应头1为铜材感应头。本薄铜片式铂热电阻感应头外结构由检测部分尺寸为4mm(厚)×6.4mm(宽)×20mm(长)的长方体和出线部分尺寸为φ4×5圆柱体组合而成的,感应头是由导热性能极好的纯铜铜材制成,并在此铜件上钻一个φ3×19mm的腔体,加工时将已焊好外接引线的薄膜铂电阻芯片放入φ3×19的腔体里并填满导热氧化镁粉,最后在圆柱体的出线口用六角压接机把外引线牢固地压接在铜感应头上。
所述外接线6上设置有出线压接头5。外引线被牢固地压接在铜感应头上,不会因为外引线扰动而造成内部薄膜铂电阻芯片引丝与外引线连接处断开,从而达到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所述金属感应头1设置有固定孔2。固定孔2的尺寸为φ4.2,也可以适用于允许破坏性钻孔的金属器件上钻螺丝孔固定测其表面温度。
这样结构设计使得测温元件薄膜铂电阻芯片整个被铜件及导热氧化镁粉包住,再利用铜感应头去贴在被测金属器件的平整表面上,由于纯铜的导热性能极好,一段时间后纯铜感应头与被测金属器件将会达到热平衡,温度一致,从而使得测温元件薄膜铂电阻芯片间接地被所介质包住,而达到准确的测温效果,不会存在负偏差现象。而且这个薄铜片式铂热电阻测金属器件表面温度时只需用第三方紧固件使其紧贴住金属器件的表面即可(比如不锈钢扎带等)不必对金属器件进行破坏性钻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奥通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奥通力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3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