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2640.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4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嘉鹏;杨忠强;王庆惠;闫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嘉鹏;杨忠强 |
主分类号: | A23N7/02 | 分类号: | A23N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830091 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毛刷 脱皮辊 本实用新型 传动系统 脱皮装置 进料口 上机体 水箱 马铃薯 过滤装置 内部安装 喷水装置 物料要求 出料口 接料板 破损率 脱净率 下机架 对辊 固接 同侧 水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机体位于下机架的上方,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交替固接在上机体上,喷水装置和进料口均位于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上方,在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下方设置有接料板、水箱和水泵,在水箱的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在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料口和传动系统,传动系统与进料口位于同侧。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物料要求,设计合理的对辊间距\,设备脱净率高、破损率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而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世界的1/4左右。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然而,我国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却十分落后,相比较发达国家1/2以上产量都用于加工,我国加工量仅为5%。2016年,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脱皮技术一直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必须解决该问题。目前,马铃薯脱皮技术主要分为人工脱皮、机械脱皮、蒸汽脱皮、红外辐射脱皮和化学脱皮等几种方式。其中人工脱皮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蒸汽和辐射脱皮均是利用马铃薯表皮吸收辐射或热蒸汽使马铃薯表皮松动进行剥落,以上两种脱皮方法成本较高,而化学脱皮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实现软化马铃薯表皮的目的,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机械脱皮装置,有通过摩擦进行脱皮和通过切削刀片进行脱皮的方法,但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物料表面损伤严重,有效成分损失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来解决现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脱净率高、损失率低的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所述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包括出料口、上机体、进料口、电机、喷水装置、出料控制装置、锁紧装置、脱皮辊、接料板、水泵、过滤装置、水箱、泄水阀、下机架、螺旋毛刷辊、管道和门把手,所述上机体位于下机架的上方,所述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交替固接在上机体上,所述喷水装置和进料口均位于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上方,所述接料板、水箱和水泵位于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下方,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出料口和传动系统位于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两侧,且传动系统与进料口位于同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机体通过螺栓与下机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交替呈U形安装在上机体上,相邻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的间距为1.5 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马铃薯脱皮装置包括脱皮辊、螺旋毛刷辊和喷水装置,脱皮时,在马铃薯相互挤压及重力的作用下,以及一定压力水的冲刷,脱皮辊与马铃薯相互摩擦去皮,去除的表皮杂质和水通过所述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形成的间隙排除,当达到设定工作时间后,脱完皮清洗干净的马铃薯通过螺旋毛刷辊输送到出料口。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脱净率高、损失率低、渣料分离完整等优点。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薯类脱皮装置主示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薯类脱皮装置左示图
附图3是实用新型新型薯类脱皮装置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嘉鹏;杨忠强,未经杨嘉鹏;杨忠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2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