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1557.7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丁更新;兰志斌;宫闪闪;宋皓鹏;任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空调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与传统内燃机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使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车载空调压缩机不再由发动机带动,而是由电机进行驱动。为了尽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必须尽量减少车载空调的用电量,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目前已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空调系统控制技术一般是沿用传统车空调控制方案,收到制冷命令后,压缩机的驱动电机启动,稳定在指定的转速,实现制冷,空调系统的风门则是单独手动或自动控制,这种方式,无法根据动力电池的电量情况控制压缩机转速和风门开度,以实现电能消耗最优化控制,影响整车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系统,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缺乏根据整车电能进行最优化控制,影呼整车续航里程的问题。能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率和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整车控制器和自动空调唤醒模块;
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和自动空调唤醒模块相连;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得动力电池的SOC值和整车功率,所述自动空调唤醒模块通过CAN总线唤醒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动力电池的SOC值和所述整车功率对空调的制冷或制热进行控制;
在所述动力电池的SOC值小于设定电量阈值时,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停止制冷或制热;
在整车功率大于设定功率阈值时,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空调制冷量或制热量降低。
优选的,还包括:压缩机控制单元和制热控制单元;
所述空调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压缩机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空调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制热控制单元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压缩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空调压缩机的转速,以实现空调制冷量的调整;
所述制热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器电连接的通断,以实现空调制热量的调整。
优选的,所述制热控制单元包括:加热继电器;
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线圈端作为所述制热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动力电池的供电输出端相连,所述加热继电器的输出端与加热器的输入端相连;
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控制单元包括:压缩机驱动电机;
所述压缩机驱动电机用于控制空调压缩机的转速,所述压缩机驱动电机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压缩机控制单元的控制端。
优选的,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
所述空调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空调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光照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外阳光温度,所述空调控制器根据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外阳光温度自动调节车内空调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在车内空调制热、且所述车外阳光温度与所述车内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制热控制单元控制加热器减少热量输出;
在车内空调制冷、且所述车外阳光温度与所述车内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压缩机控制单元控制空调压缩机增加转速,以增大车内空调的制冷。
优选的,还包括:风门电机;
所述风门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的第三输出端相连,在空调制冷量或制热量要求降低时,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所述风门电机运转,使空调风门减小。
优选的,自动空调唤醒模块包括:微处理器、CAN收发器、抗干扰模块和输入采集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处理器通过串口与所述CAN收发器相连;
所述抗干扰模块用于对CAN收发器发送的CAN总线信号消除静电和抗干扰处理。
优选的,所述抗干扰模块包括:共耦电感和静电释放管;
所述共耦电感用于增加CAN总线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所述静电释放管用于消除CAN总线信号的静电。
优选的,所述输入采集模块包括:触模显示屏;
所述触模显示屏用于设置车内空调的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CAN收发器为TJA1043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1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定位板顶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数组私有化的并发大数据实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