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30682.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4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邵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洁茹 |
主分类号: | G02C7/08 | 分类号: | G02C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各种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伤害越来越大,人们对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需要的焦距不同,但现有的用于眼镜的透镜系统的焦距是固定不可调的,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所用焦距相同,从而给人眼带来不适,用户体验度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透镜系统,能够通过调节薄膜两侧的流体的变化量,改变薄膜的曲率,从而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系统,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薄膜,所述薄膜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一内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二内空腔,所述第一内空腔和第二内空腔之间密闭;
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壳体外圈部,所述环形支撑架内具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将所述壳体抵顶,所述第一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外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二外空腔,所述第一外空腔和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
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导液管与所述第一外空腔相导通;
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一挤压板、第二挤压板、支撑杆、调节杆和旋转固定部件,所述气液囊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之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板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挤压板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板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穿射所述第二挤压板,与所述第二挤压版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调节杆上;
正向旋转所述固定部件,带动所述调节杆正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挤压板向所述第一挤压板挤压,由此挤压所述气液囊,使所述气液囊中第一流体定量的通过所述导液管经过向所述第一外空腔注入,再流入所述第一内空腔,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缩小控制焦距;所述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薄膜的挤压下流出至所述第二外空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的数量均为偶数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架还具有第一外通孔和第二外通孔,所述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二内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一外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外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相导通。
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为圆形或锥形。
优选的,所述薄膜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透镜系统还包括盖板,盖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所述盖板为凸透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透镜系统还包括底板,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与所述盖板相扣合。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盖板、底板、薄膜或第一流体中加入感光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底板、薄膜和气液囊为可更换器件。
优选的,反向旋转所述固定部件,带动所述调节杆反向旋转,从而带动第二挤压板远离所述第一挤压板,由此使所述第一内空腔中第一流体定量流出至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导液管抽入所述气液囊中,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进入所述第二外空腔,再进入所述第二内空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系统,能够通过调节薄膜两侧的流体的变化量,改变薄膜的曲率,从而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系统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挤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洁茹,未经邵洁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0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