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30557.5 | 申请日: | 2017-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7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邹科;郭玉婷;王承芳;毛伟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3/20;B01F15/00;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配料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体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料装置广泛的应用于水泥、冶金、制药和化工行业,用于对粉体原料进行均匀混合。常用混料装置有悬臂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和气力混合输送装置;气力混合输送装置是在混合罐的下部沿圆周设置一排倾斜向上的混合喷嘴,通过喷出压缩空气将罐内的粉状物料直接抛起或进行螺旋状上升运动,发生强烈翻滚,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到罐体底部,该方法罐体的预留空间要求高,压缩空气流量大,造价较高;而悬臂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在筒体内设置有两条非对称的螺旋,直接将两种物料投入到筒体,通过双螺旋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完成物料的混合。
上述两种混料装置由于混料同时加入,混料较为集中,想要达到混料的均匀混合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翻滚运动,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混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容易污染环境和堵塞设备;此外,上述混料装置在混合过程中易扬尘和混入杂质,对于一些易燃、易爆、污染的危险品混料,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如何开发出一种能够对混料进行快速高效混合,且混合过程可控,混料过程中粉尘污染少且使用成本低廉的混料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1、料 斗2、分离室4、旋风分离器5和料仓7,其中,所述风机1通过输料管道3与所述分离室4的中部连通,所述料斗2设置于所述输料管道3上;所述分离室4的顶部与所述旋风分离器5的中部连通,所述分离室4和所述旋风分离器5的底部分别连通所述料仓7的顶部;所述料仓7内装设有搅拌桨8,所述料仓7底部设有排料口9,所述搅拌桨8的下端穿过所述料仓7的底部与电机10轴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料斗2、分离室4和旋风分离器5底部的出料口处、所述输料管道3上以及所述排料口9处分别设有蝶阀12。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蝶阀12采用电动蝶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1上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风机1、电机10和各所述蝶阀12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输料管道3采用透明的玻璃钢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旋风分离器5的顶部与出风口6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搅拌桨8采用锥形螺带式搅拌叶。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还包括设置于料仓7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料仓7的支架13。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上,所述支架13上水平设有工作台11,所述电机10装设于所述工作台11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通过风机产生的气体将从料斗进入输送管道内的粉体输送到分离室,粉体沉降进入料仓,细小粉尘由旋风除尘器处理后再次放入料仓,处理后的气体由出风口排除,料仓加装搅拌桨,将粉体混合均匀后由排料口放出;该混合装置利用一台风机同时完成粉体进料和粉体除尘,显著减少了料斗进行加料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均匀搅拌完成的粉料直接从料仓底部排出,具有进料、收料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安全可靠, 设备维护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粉体输送配料混合装置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风机,2-料斗,3-输送管道,4-分离室,5-旋风分离器,6-出风口,7-料仓,8-搅拌桨,9-排料口,10-电机,11-工作台,12-蝶阀,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305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