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6234.9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李华严;蒙浩栩;何世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节得乐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2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汪治兴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燃烧池 燃烧室 风室 燃烧室装置 生物质颗粒 补风管 本实用新型 供风装置 连接风管 送料风管 一次风管 送料管 生物质燃料燃烧 系统设计结构 室内 半气化燃烧 热能利用率 生物质燃料 燃烧 侧壁连通 底部连通 侧面 焦油 烟灰 补风 底面 配风 通孔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室装置,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室装置,包括送料管、燃烧室,供风装置,燃烧室内置有燃烧池,燃烧池的底面和侧面设有通孔,所述供风装置包括风室、一次风管、补风管以及送料风管;所述一次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底部连通,自下向上对燃烧室内进行配风;补风管一端穿过燃烧室与燃烧池侧壁连通,从侧面对燃烧池进行补风;送料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送料管连通;还包括连接风管,连接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补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系统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生物质燃料可以进行半气化燃烧,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大幅提高热能利用率,并能有效防止烟灰、焦油的产生,达到无烟、少灰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燃料,近年来在我国工农业得到广泛引用,但一般都是让它自然燃烧的方法,存在燃烧不充分,有烟、灰尘多等缺点,热能利用率低。
现有的生物质燃烧机,其燃烧机中的燃烧室在实践运用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燃烧室的配风完善,导致燃烧室内的生物质燃烧非常不充分,造成生物质浪费,能量转化率不高。
传统生物质气化炉的四大技术缺陷:1.传统气化炉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冶癌物质的焦油给用户的身体造成无形的伤害。2.难点火,每次加料烟雾大,熏人。3.对原材料的密度要求较高。4.燃烧过程中易熄火冒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传统气化炉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让生物质燃料半气化燃烧,达到无烟、少灰尘,提高热利用率的生物质高效燃烧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室装置,包括送料管、燃烧室,供风装置,燃烧室内置有燃烧池,燃烧池的底面和侧面设有通孔,所述供风装置包括风室、一次风管、补风管以及送料风管;所述一次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底部连通,自下向上对燃烧室内进行配风;补风管一端穿过燃烧室与燃烧池侧壁连通,从侧面对燃烧池进行补风;送料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送料管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风管,连接风管一端与风室连通,另一端与补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补风管与燃烧池侧壁的连接处设置在侧壁高度的从底部上去的10%~15%处。
进一步地,所述补风管的直径与一次风管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板,所述送料管一端固定在定位板上,所述风室固定在定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池底部设有炉排。
进一步地,一次风管的出风口端与燃烧池底部相隔距离为:0~50mm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池为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池的侧面的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池上部安装有防回火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系统设计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燃烧时火焰温度高,让生物质燃料可以进行半气化燃烧,使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大幅提高热能利用率,并能有效防止烟灰、焦油的产生,达到无烟、少灰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池的示意图。
图示中,1-定位板、2-风机连接管、3-送料管、4-防回火板、5-燃烧池、 6-通风孔、7-燃烧室、8-炉排、9-一次风管、10-补风管、11-连接风管、12- 送料风管、13-风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节得乐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节得乐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6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