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及送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5519.0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4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普天;蔡龙清;李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18 | 分类号: | B65H51/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机构 杠杆 弹性销轴 杠杆轴 送管装置 顶杆 铰接 驱动动力 中心枢接 导向板 号码管 管带 夹管 气缸 本实用新型 上下两端 活塞杆 伸入孔 下端面 上端 下端 指向 垂直 贯通 伸出 运作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及送管装置,该夹紧机构包括气缸、杠杆轴一、杠杆轴二及多组对应于多个号码管通道的夹管单元;各组夹管单元均包括弹性销轴、杠杆一、杠杆二及顶杆,弹性销轴的两端分别由导向板的上下两端垂直伸出,杠杆一的一端与弹性销轴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杠杆二的一端铰接,杠杆二的另一端与顶杆铰接,杠杆一的中心枢接在杠杆轴一上,杠杆二的中心枢接在杠杆轴二上,导向板的下端面加工有与号码管通道相贯通的顶杆伸入孔,气缸固定在一X轴移动件上,其活塞杆向下以在沿X轴移动时分别指向各弹性销轴的上端。该夹紧机构使得整个送管装置结构紧凑、使用一驱动动力即可实现多个夹紧机构的运作,使驱动动力的布局合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及送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控、配电设备中,需要将配线两端进行标识,以便于准确安装电线和故障维修。现有的电线标识主要是使用号码管打印机在号码管上打印标识字符,然后将号码管一一对应的穿在电线上。目前,号码管大都是使用号码管卷,然后通过送管装置上的送管辊筒将号码管卷带不断的输送至号码管打印机上,当号码管打印完成后,送管辊筒继续将号码管输送至切断刀口下根据设计的长度切断号码管。在此过程中,送管装置上需要设计号码管带夹紧机构以精确的控制号码管加工长度。
但现有的号码管带夹紧机构的设置通常较为复杂,驱动动力通常一对一设置,使得在进行多种号码管的输送时,需要设置多个驱动动力,导致整各送管装置结构布局复杂,占用空间,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及送管装置,该夹紧机构使得整个送管装置结构紧凑、只需使用一个驱动动力即可实现多个夹紧机构的运作,使驱动动力的布局合理,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安装在号码管的送管装置上,所述送管装置上设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多个号码管通道,包括一气缸、一杠杆轴一、一杠杆轴二及多组对应于所述多个号码管通道的夹管单元;各组夹管单元均包括一弹性销轴、一杠杆一、一杠杆二及一顶杆,所述弹性销轴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导向板的上下两端垂直伸出,所述杠杆一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销轴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杠杆二的一端铰接,所述杠杆二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铰接,所述杠杆一的中心枢接在所述杠杆轴一上,所述杠杆二的中心枢接在所述杠杆轴二上,所述导向板的下端面加工有与所述号码管通道相贯通的顶杆伸入孔,所述气缸固定在一X轴移动件上,其活塞杆向下以在沿X轴移动时分别指向各弹性销轴的上端。
优选地,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导向板的下端面上的顶杆导向板,所述顶杆导向板上加工有用于引导所述顶杆进入顶杆伸入孔的顶杆导向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销轴包括一弹簧和一销轴,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由所述导向板的上下两端垂直伸出,且所述销轴的上端固定有一顶板,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销轴上,且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其下端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送管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号码管带夹紧机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包括号码管导入板及位于号码管导入板前方的号码管导出板,所述号码管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号码管导入板上的号码管导入通道及设于所述号码管导出板上的号码管导出通道,所述号码管导入通道与所述号码管导出通道一一对应。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号码管导入板与所述号码导出板之间的主动辊筒一、位于主动辊筒一上方的送管从动轮、位于所述号码导出板前方的主动辊筒二及电机,所述送管从动轮连接在所述X轴移动件上,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辊筒一和所述主动辊筒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号码管带夹紧机构及送管装置的有益效果是:该夹紧机构使得整个送管装置结构紧凑、只需使用一个驱动动力即可实现多个夹紧机构的运作,使驱动动力的布局合理,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55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线连续输送系统的传动轮结构
- 下一篇:便携式多股电缆同步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