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及急救输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23308.3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薇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葛松生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通气弯管 口咽通气道 内管 通气 急救输氧 连通 输氧装置 卡接件 密封件 输气孔 供氧 卡接 医疗器械技术 可滑动地 氧气气流 输氧管 筒体套 缓冲 接件 口部 咽喉 相抵 封闭 | ||
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及急救输氧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新型口咽通气道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通气弯管、通气内管、卡接件和密封件。第二筒体套设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具有间隙。通气弯管与第二筒体的一端连通。通气内管外径小于通气弯管内径,通气内管可滑动地容置于通气弯管。通气内管设有用于与通气弯管卡接的卡接件。密封件用于封闭上述的间隙。第二筒体具有输气孔。卡接件卡接于通气弯管时,通气内管与第一筒体相抵并连通。急救输氧装置包括输氧装置和上述新型口咽通气道,输氧装置的输氧管与新型口咽通气道的输气孔连通。二者均能对氧气气流进行缓冲,还能实现口部供氧和咽喉供氧两种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及急救输氧装置。
背景技术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头及软腭相似。口咽通气道具有改善通气、方便吸痰、减少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交叉感染等功能。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功能单一,特别是在用于吸痰时,由于吸痰过程中需要间歇性或连续性供氧,一般情况下均是使用供氧管供氧,而供氧管的氧气流速一般较快,在供氧过程中,容易将痰液吹入咽喉深处,不利于吸痰工作的顺利进行,且对病人会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其能够对输氧管输出的氧气进行缓冲,使氧气平缓地输送给病人,不仅保证吸痰工作顺利进行,还能防止将痰液吹进病人咽喉深处而发生危险;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口部供氧和咽喉处供氧两种供氧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输氧装置,其能够对输氧管输出的氧气进行缓冲,使氧气平缓地输送给病人,不仅保证吸痰工作顺利进行,还能防止将痰液吹进病人咽喉深处而发生危险;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口部供氧和咽喉处供氧两种供氧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口咽通气道,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通气弯管、通气内管、卡接件和密封件。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轴心线平行设置,第二筒体套设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输氧管连通的输气孔。通气弯管与第二筒体的一端连接并连通,通气弯管的靠近第二筒体的端面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筒体的轴心线重合。通气内管的外径小于通气弯管的内径,通气内管可滑动地容置于通气弯管的内壁围成的管腔。卡接件凸设于通气内管的外壁,通气弯管的外壁设有用于与卡接件卡接的卡接部。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时,通气内管与第一筒体相抵并连通,通气内管的靠近第一筒体的端面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筒体的轴心线重合。密封件用于封闭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的间隙,密封件设于上述的间隙并连接于第二筒体与第一筒体之间。第二筒体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输氧管连通的输气孔,输气孔位于密封件的靠近通气弯管一侧。
该新型口咽通气道能够对输氧管输出的氧气进行缓冲,使氧气平缓地输送给病人,不仅保证吸痰工作顺利进行,还能防止将痰液吹进病人咽喉深处而发生危险。另一方面,该新型口咽通气道还能实现口部供氧和咽喉处供氧两种供氧模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轴心线重合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通气弯管的内壁凹设有滑槽,滑槽沿通气弯管延伸且贯穿通气弯管的远离第二筒体的端面。通气内管的侧壁凸设有滑块,滑块可滑动地容置于滑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卡接件位于滑块的远离第二筒体一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通气弯管与通气内管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筒体的外径与通气弯管的外径相等,第一筒体的外径与通气内管的外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薇,未经赵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3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粉吸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科用检查急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