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磁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22881.2 | 申请日: | 201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4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简卓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食出进出口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H05B6/12;H05B6/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0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散热 功能 电磁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线圈盘组件和设置在电磁线圈盘组件的一侧的电磁炉主控板组件,还包括,多个热管、散热组件和散热扇,所述散热组件对称的设置在电磁线圈盘组件的两边,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体和散热翅,所述散热基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散热翅的一端与空腔连通,散热基体在设置有散热翅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固定有热管,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磁线圈盘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扇,通过多个热管使热量快速地传导到散热组件的散热基体中,由于散热基体具有空腔,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比表面积,在散热扇的作用下散热组件快速的排出热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用的厨房家电,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现有的电磁炉散热装置中,电磁炉线圈盘或主控板与散热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片的装配位置会受到安装在主控板上的功率管和整流器的装配位置的限制,从而使得通常情况下,散热片的位置并没有设置在电磁炉风机的出风口位置,上述这种电磁炉散热装置导致电磁炉中线圈盘和大功率的元件散热效果不佳,若连续高功率加热电磁炉极易出现故障,甚至导致电磁炉烧毁或线圈盘起火燃烧等危害,不利于电磁炉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电磁炉长时间高功率工作时散热效果不佳的现象,导致电磁炉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电磁炉线圈盘高温起火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线圈盘组件和设置在电磁线圈盘组件的一侧的电磁炉主控板组件,还包括,多个热管、散热组件和散热扇,所述散热组件对称的设置在电磁线圈盘组件的两边,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体和散热翅,所述散热基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散热基体的壁上设置有散热翅,所述散热翅的一端与空腔连通,散热基体在设置有散热翅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固定有热管,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电磁线圈盘组件上,所述散热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扇。线圈盘组件包括电磁炉磁条、电磁炉线圈盘和线圈;所述的电磁炉主控板组件包括电磁炉主控板和设置在电磁炉主控板上的电子元件;通过多个热管使电磁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炉主控板组件上的电子元件散出的热量快速地传导到散热组件的散热基体中,由于散热基体具有空腔,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比表面积,在散热扇的作用下使热量快速排出电磁炉或是传递散热翅,通过散热翅快速的排出热量,从而避免了热量滞留在电磁炉中。
优选地,还包括电磁炉底壳,所述的电磁炉底壳和电磁线圈盘组件固定连接,电磁炉底壳在与所述的散热翅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孔。通过散热孔可以加快散热组件的热量的排出电磁炉体。
优选地,在所述的电磁炉底壳上设置有自动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基体的空腔中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散热扇通过电机驱动,且在散热扇上设置有减速器。
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自动控制器、电机和减速器,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散热扇的风速,当散热组件的温度较高时,自动调快电机的风速,加快热量的散发,而当散热组件的温度较低时,可以自动调慢电机的风速或者是使散热扇停止转动,从而节约能源。
优选地,所述的凹槽的个数为6-8个,所述凹槽的直径和所述热管相配合。通过设置6-8凹槽,即设置有多个热管,可以使电磁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炉主控板组件上的电子元件散出的热量快速的传导到散热组件上,加快了热量的传导。
优选地,所述散热基体为圆柱型,所述散热翅为针状。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加快热量的从电磁炉的内部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食出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食出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22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