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方形下料口的下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9576.8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科;朱爱华;赵志刚;程方清;岳同健;张毅;胡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顾雯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方形 下料口 料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造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方形下料口的下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及下料口,所述料斗本体呈四棱锥状,所述下料口为长方体管状结构,所述的下料口在其至少一个侧壁上安装清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现有下料斗的方形下料开进行变更设计。正常生产时,只需要将固定夹取下,推进“L”型拨料杆,旋转转动手柄即可将粘附在下料口下部的粉料刮入挤出机中,不需要停机清理。清理结束后,将“L”型拨料杆拉回原位,用固定夹夹紧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造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方形下料口的下料斗。
背景技术
目前下料斗在挤出造粒下料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在下料口处堵料的现象。通常只能停机清理后才能继续生产。
改性挤出造粒配方中,多会含有粉料助剂。喂料时,物料内含有的水分经过高温作用转化为水蒸气,容易在下料口处与粉料结合粘附在下料口内壁上。长时间不清理粘附的粉料会堵住下料口,导致生产中断。
申请号为“200720300358.1”、授权公告号为“CN 201128578 Y”、名称为“一种粘性粉状物料给料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给料装置,自上而下设置有电机、减速机、料仓、转动轴和下料口调节装置,所述的转动轴从料仓的顶部中心向下伸至下料口上方,在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搅拌杆,顶部中心向下伸至下料口上方,在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搅拌杆。当粘性粉状物料由其它工艺转到料仓时,电机启动,通过减速机,带动转动轴和搅拌杆转动,使得料仓内部的粘性粉状物料得到搅拌而松动,从而使物料向下移动而给出。该装置虽能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粘性粉状物料产生结拱、粘接,给料难的问题,但针对的是位于料仓体部中心位置处的物料,无法解决位于下料口处的物料发生的粘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线不停机清理方案,改造下料口结构,操作人员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只需要简单操作即可清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的具有方形下料口的下料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方形下料口的下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及下料口,所述料斗本体呈四棱锥状,所述下料口为长方体管状结构,所述的下料口在其至少一个侧壁上安装清料机构,所述清料机构包括:
贯穿开设在所述下料口侧壁上的开孔及设在所述下料口侧壁内表面上的条形凹槽;
“L”型拨料杆,所述“L”型拨料杆的水平段由上述开孔伸出所述下料口的外侧,该“L”型拨料杆的垂直段端契合于上述条形凹槽内;
依次安装于上述拨料杆伸出端端部的螺母及转动手柄;
安装在上述转动手柄与该侧下料口外壁之间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宽度=所述条形凹槽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的条形凹槽垂直布设在所述下料口的侧壁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的转动手柄上开设“D”型开孔;
所述“L”型拨料杆上形成与上述转动手柄的“D”型开孔相适配的“D”型截面。采用“D”型开孔而非圆形开孔,使得在旋转转动手柄的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在“L”型拨料杆上打滑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现有下料斗的方形下料口进行变更设计。正常生产时,只需要将固定夹取下,推进“L”型拨料杆,旋转转动手柄即可将粘附在下料口下部的粉料刮入挤出机中,该“L”型拨料杆可进行360°旋转,不需要停机清理。清理结束后,将“L”型拨料杆拉回原位,用固定夹夹紧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9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推车及便携式测试装置
- 下一篇:六叶内衬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