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花鱼共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9465.7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0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均;向奕璇;蔺珍;熊颖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花 鱼共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鱼共养装置。
背景技术
花鱼共养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兴观赏产品,由于其具有清洁卫生、观赏性强、养护方便、便于组合、调节气候、形式多样等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植物爱好者的欢迎。现有花鱼共养的主要栽培方式是将植物根系和观赏鱼直接生长在营养液或水里,观赏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溶解于水中势必影响鱼的正常生活。植物如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也会产生生理障碍,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如何建立生态系统平衡成为花鱼共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花鱼共养时,鱼的颗粒粪便很难被植物吸收,大多都是直接排掉,造成一定污染的同时也浪费了做肥底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鱼共养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花鱼共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和水粪分离箱,所述培养箱为由上层箱体和下层箱体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上层箱体用于养鱼,所述上层箱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上层箱体出水口连通所述水粪分离箱的进水口;
所述水粪分离箱顶部设有开盖,所述开盖与所述水粪分离箱连成一体,所述水粪分离箱内设可拆卸的滤网,所述水粪分离箱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滤网下方,所述水粪分离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下层箱体的进水口;
所述下层箱体用于养花,所述下层箱体距离底部2~10cm处设置为深色区,在该深色区铺设完栽培基质后用于培养植物根系,所述下层箱体的位于该深色区上方的相对的两个壁面上开设有推拉式门窗;所述下层箱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深色区。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箱体顶部还设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通过导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
进一步地,所述花鱼共养装置还设有微型增氧泵,所述微型增氧泵的出气管位于所述上层箱体中,所述微型增氧泵通过导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花鱼共养装置可以实现鱼颗粒粪便的回收以及养鱼水用于浇花,而收集的鱼粪经发酵后还可进一步用于植物的栽培,实现废物的全利用,对建立鱼花共养的生态系统平衡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水和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该装置绿色环保,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花鱼共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培养箱,2、水粪分离箱,3、培养箱上层箱体,4、培养箱下层箱体,5、上层箱体出水口,6、水粪分离箱顶部开盖,7、滤网,8、水粪分离箱进水口,9、水粪分离箱出水口,10、培养箱下层箱体进水口,11、培养箱下层箱体出水口,12、培养箱下层箱体深色区,13、照明灯,14、太阳能电池板,15、微型增氧泵,16、开盖拉环,17、推拉式门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花鱼共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玻璃培养箱1和塑料水粪分离箱2,培养箱1为由上层箱体3和下层箱体4组成的双层结构;上层箱体3用于养鱼,上层箱体顶部开口,底部设有出水口5,上层箱体出水口5连通水粪分离箱的进水口8。
水粪分离箱2顶部设有开盖6,开盖6一端与水粪分离箱2连成一体,另一端直接搭在水粪分离箱2顶部即可盖住水粪分离箱2,开盖6上还设有拉环16,拉环16的作用是方便提起开盖;水粪分离箱2内设可拆卸的滤网7,滤网7呈凹形,以便更好地拦截颗粒鱼粪,水粪分离箱的出水口9位于滤网7下方,水粪分离箱的出水口9连通下层箱体的进水口10。
下层箱体4用于养花,下层箱体4距离底部2~10cm处设置为深色区12,在该深色区12铺设完栽培基质(比如珍珠岩进行无土栽培)后用于培养植物根系,为植物根系提供一个黑暗的生长环境,下层箱体4的位于该深色区12上方的相对的两个壁面上开设有推拉式门窗17,作用是实现植物的通风换气和增加光照;下层箱体的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均设于所述深色区12。此外,下层箱体4顶部还设有照明灯13,并且照明灯13通过导线连接外部太阳能电池板14。
本实用新型的花鱼共养装置的所有进水口、出水口均设有开关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花鱼共养装置还设有微型增氧泵15,微型增氧泵15的出气管放置于上层箱体3中,并且微型增氧泵15也通过导线与外部太阳能电池板1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9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