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杀蟑螂喷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7540.6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肖蕾;顾卓键;陆海亮;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29156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蟑螂 喷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杀蟑螂喷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杀蟑螂喷雾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蟑螂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其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仍相当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卫生害虫,极易传播疾病。
针对驱杀蟑螂喷雾器,由于其不同结构形式,需要在安装之后才可使用;然而出于各种原因往往导致驱杀蟑螂喷雾器的安装不到位,使得驱杀蟑螂喷雾器无法发挥正常功效,导致驱杀蟑螂的效果不佳,严重影响驱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杀蟑螂喷雾器,该驱杀蟑螂喷雾器能够提醒药液瓶安装是否到位、药液瓶是否需要更换以及电池是否需要更换,进而增强顾客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杀蟑螂喷雾器,包括用以提供喷雾动力的电池,还包括:
上下两个能够相互卡接以形成用以放置药液瓶的容纳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用以检测药液瓶是否安装到位的第一检测部、用以检测药液瓶内的药液剩余量的第二检测部,以及用以检测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的第三检测部。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杀蟑螂喷雾器,采用相互卡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作为外壳;当上壳体和下壳体卡接之后,内部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能够放置药液瓶;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检测部检测药液瓶是否稳固安装于容纳腔,也即药液瓶相对于容纳腔的安装是否到位;利用第二检测部检测药液瓶内的药液剩余量,还能够利用第三检测部检测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如此设置,能够提醒药液瓶安装是否到位、药液瓶是否需要更换以及电池是否需要更换,进而增强顾客体验感。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具有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外卡扣,所述下壳体具有三个能够分别与每一个所述外卡扣卡接配合的内卡扣,所述外卡扣能够通过旋转卡接于所述内卡扣;还包括用以检测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是否卡接到位的第四检测部。
优选地,所述第四检测部具体为能够检测所述外卡扣与所述内卡扣的相对位置是否达到预设的卡接位的位置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部具体为检测电路;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当药液瓶相对于所述容纳腔安装到位时能够在药液瓶的作用下触发所述检测电路闭合的第一触点,且当所述检测电路闭合后驱杀蟑螂喷雾器正常供电。
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部具体为红外检测部。
优选地,还包括当药液瓶相对于所述容纳腔未安装到位、且药液瓶无法触发所述检测电路闭合时,能够启动报警的报警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点具体为位于所述下壳体、用以固定药液瓶顶部的卡合部;当药液瓶相对于所述容纳腔安装到位时,所述卡合部紧密贴合于药液瓶,并实现所述检测电路的闭合。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具有用以与药液瓶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卡槽;当药液瓶相对于所述容纳腔安装到位时,药液瓶下压所述第一触点,并实现所述检测电路的闭合。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和所述第三检测部相连、用以将药液瓶是否安装到位、药液剩余量以及电池剩余电量的信息发送至终端的发送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驱杀蟑螂喷雾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驱杀蟑螂喷雾器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7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踢脚线型材(S‑305)
- 下一篇:型材(画框卡纸连接件BO‑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