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漫反射背光源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5524.3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5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梁和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润联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漫反射 背光源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科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漫反射背光源透镜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及LED照明的普及,广告灯箱,注塑模组、软灯带、吸顶灯等应用已相当广泛,现有LED灯配用二次光学透镜进行照明,可以保护眼睛不受到伤害但是现有LED灯配用二次光学透镜由于设置配灯珠的孔位较小,容易出现偏光,黄斑等不良的照明效果,二次光学透镜因为与铝基板的结合不够严密容易出现掉落和漏水损坏LED灯,并且现有的二次光学透镜由于没有在顶端设置略带有凹陷面容易造成偏光。黄斑等不良的照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漫反射背光源透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漫反射背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定位脚以及二次光学透镜,所述定位脚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定位脚另一端固定在铝基板定位孔内,所述二次光学透镜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二次光学透镜以及铝基板围合形成LED灯的灯珠孔位,所述二次光学透镜包括凸面环部以及凹面部,所述凸面环部与所述凹面部一体成型,所述凸面部为圆弧形镜片,所述凹面部设置在凸面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凸面部与底座上表面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脚包括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以及第三定位脚,所述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以及第三定位脚形状大小相同,按照顺时针方向设置在底座的下表面,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以及第三定位脚分别与铝基板的固定孔位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定位脚、第二定位脚与第三定位脚均为圆柱形。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圆弧形凸头,所述圆弧形凸头与铝基板的表面接触。
其中,该漫反射背光源透镜还设置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一面与铝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胶层的另一面与底座的下表面无缝粘合。
其中,所述凹面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为光滑的透光镜面,所述凸面部的外表面为光滑的透光镜面,所述凸面部的内表面上设有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折射面。
其中,所述二次光学透镜底端中心位置配设置灯珠孔位,所述灯珠孔位直径为4.98±0.02厘米,形状与LED适配的中空结构,所述灯珠孔位中心位置与每个定位脚的距离相同均为7.70±0.02厘米。
其中,所述透镜本体为三个向外凸出的圆弧形透明板,所述每个定位脚设置在一个凸出位置上,所述相邻两个定位脚之间的角度为120.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漫反射背光源透镜,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三个定位脚,并与铝基板固定孔位结合在一起使得二次光学透镜与铝基板的表面完全结合,防止水进入到LED灯中损坏LED灯,通过在铝基板和本实用新型结合的地方设置配灯珠的孔位不容易出现偏光,本款透镜凸面部的外表面为光滑的透光镜,所述凸面部的内表面为倾斜角度不同的折射面。因此从光源射出的光经过本款透镜的二次光学后,射出的光更均匀,无黄斑等不良的照明效果,延长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漫反射背光源透镜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漫反射背光源透镜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透镜本体 11、二次光学透镜
12、第一定位脚 13、第二定位脚
14、第三定位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漫反射背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定位脚以及二次光学透镜,所述定位脚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定位脚另一端固定在铝基板定位孔内,所述二次光学透镜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二次光学透镜以及铝基板围合形成LED灯的灯珠孔位,所述二次光学透镜包括凸面环部以及凹面部,所述凸面环部与所述凹面部一体成型,所述凸面部为圆弧形镜片,所述凹面部设置在凸面部的中心位置,所述凸面部与底座上表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润联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润联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5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