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碟式分离机阀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5346.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奇峰;李邦;刘广明;杨山岗;季梅莲;范祺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8 | 分类号: | F16K11/08;F16K2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李培 |
地址: | 21003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阀的密封结构,尤其是涉及用于控制分离机排渣的小阀密封结构,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分离机排渣是由活塞上下动作将渣排出分离机外。活塞的动作由开启水和密封水作用于小阀机构来完成。如图1所示小阀机构由阀芯、阀座、密封座和螺塞组成,并依次安装在转鼓体上,开启水和密封水作用于阀芯,使阀芯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活塞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分离机排渣密封功能。小阀机构密封结构主要由密封圈和密封座组成。其中密封圈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10Mpa,密封座受到的压强大于30Mpa。由于阀芯在转鼓内高速频繁动作,因此传统的小阀密封结构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是用寿命长且密封性能好的分离机阀的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碟式分离机阀的密封结构,包括安装在转鼓体上的阀芯、套设在阀芯上的阀座以及套设在阀座和转鼓体内壁之间的密封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与阀座贴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第二环槽,在密封座尾部外表面设有第三环槽,在阀座的前后端表面开设有第四、第五环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环槽为纵截面为矩形的环槽;且环槽由内向外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矩形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座尾部和密封座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开设在转鼓体上的开启水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前部设有环状槽口,所述环状槽口与转鼓体上的密封水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槽口设置在第四矩形环槽和第五矩形环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环槽和第二矩形环槽位于环状槽口和间隙之间的密封座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矩形环槽和第三矩形环槽分别位于所述间隙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实验效果反应良好,摩擦系数低,耐磨性能和强度优于原先结构密封机构。同时密封座的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极大提高料小阀密封结构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密封圈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碟式分离机阀的密封结构,如图2-3所示:包括安装在转鼓体1上的阀芯3、套设在阀芯3上的阀座2以及套设在阀座2和转鼓体内壁之间的密封座4,所述密封座4与阀座2贴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第二矩形环槽4-1和4-2,在密封座4尾部外表面设有第三矩形环槽4-3,在阀座2的前后端表面开设有第四、第五矩形环槽2-1、2-2;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矩形环槽由内向外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6为矩形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5为O形密封圈。
所述阀座2尾部和密封座4之间设置有间隙7;所述间隙7与开设在转鼓体上的开启水入口连通。所述阀座2前部设有环状槽口8,所述环状槽口8与转鼓体上的密封水入口连通。所述环状槽口8设置在第四矩形环槽2-1和第五矩形环槽2-2之间。所述第一矩形环槽4-1和第二矩形环槽4-2位于环状槽口8和间隙7之间的密封座外壁上。所述第二矩形环槽4-2和第三矩形环槽4-3分别位于间隙的两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5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阀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下一篇:水路切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