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4261.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游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氏(厦门)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E03C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盆 龙头 出水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产品,特别是指一种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卫浴产品水龙头使用的材质种类繁多,有铜材、铝合金、锌合金等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龙头在使用的过程中,过水的管道因为含有重金属元素,如铅、镉元素,会随管道的水而流动,同时管道容易氧化腐蚀等,都容易造成水的二次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避免受龙头的二次污染,现有一种金属结构的弯管状面盆龙头会于外装饰管内再装配一根过水软管,水流从过水软管内流出,避免水与金属接触造成污染,但是,外装饰管与过水软管的连接处仍然存在部分金属与水直接接触,长期使用仍会造成污染,并且现有外装饰管与过水软管的连接结构复杂,过水软管与进水管的连接处若处理不但容易漏水,同样容易造成水的二次污染。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弯管状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环保,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连接稳定的的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其包括金属材质的外装饰管及塑料材质的过水软管,过水软管配合在外装饰管内,该过水软管的一端固定出水接头,另一端固定入水接头,出水接头的外周与外装饰管固定,入水接头的一端与过水软管固定,另一端伸出外装饰管与进水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外装饰管与入水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底座,该入水接头的外圈与底座形成紧配合。
所述出水接头包括一固定套及一金属固定环,固定套固定设置在过水软管的出水端,该固定套的外圈与金属固定环的内圈配合固定,金属固定环的外圈与外装饰管的出水端固定在一起。
所述金属固定环与外装饰管的连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或者卡接任意一种方式固定。
所述底座固定在外装饰管的进水端内壁端部,该底座上设有一穿孔及至少一安装孔,所述入水接头上设有与该穿孔配合的缩颈,使入水接头卡在底座的穿孔上。
所述穿孔包括一大孔及一小孔,大孔与小孔连通,且在连接处形成一小于小孔的缩口,该大孔的孔径大于等于入水接头的外径, 小孔的孔径与该入水接头的缩颈相同。
所述入水接头于缩颈相反于软管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环槽,各环槽与一密封环配合。
所述外装饰管为弧形弯管,该弯管的壁厚均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采用金属材质的外装饰管,在外装饰管内配合有塑料材质的过水软管,这样在不影响面盆龙头质感的前提下,水流从过水软管内流通,不会与金属材质的外装饰管接触,不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达到无毒、无害绿色环保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入水接头及出水接头直接与软管固定,连接稳定,该入水接头凸伸至外装饰管外方便与进水管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1A为底座的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面盆龙头的出水管结构,其包括金属材质的外装饰管1及塑料材质的过水软管2,过水软管2配合在外装饰管1内,该过水软管2的一端连接出水接头3,另一端连接入水接头4,出水接头3的外周与外装饰管2固定,入水接头4的一端与过水软管2固定,另一端伸出外装饰管1与进水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外装饰管1与入水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底座5,该入水接头4的外圈与底座5形成紧配合。
进一步,所述出水接头3包括一固定套31及一金属固定环32,固定套31固定设置在过水软管2的出水端,该固定套31的外圈与金属固定环32的内圈配合固定,金属固定环32的外圈与外装饰管1的出水端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该出水接头3上可安装起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氏(厦门)卫浴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游氏(厦门)卫浴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4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