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1467.1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1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祥;贾世海;罗超;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强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4 | 分类号: | H02K9/04;H02K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5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辅助 发电机 通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辅助发电机是内燃机车的重要设备。辅助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及时将热量排出,否则发电机温度过高会影响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损坏,因此,如同多数设备一样,辅助发电机内通常设置有用于冷却的风扇并在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但是现有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进风口和出风口排列不佳,通风效果并不十分良好,使得发电机在运行时内部温度偏高。特别是在发电机的励磁机构位置,由于励磁机构的位置靠近端部,而此处的进风口通常设置于偏后的位置,造成励磁机构的通风不畅,冷却效果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更好的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包括励磁机构、整流轮、风扇和外壳,所述外壳与励磁机构对应的一端为励磁端,所述外壳与风扇相对应的一端为风扇端,所述整流轮位于励磁机构的内侧,所述风扇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整流轮对应的外壳侧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整流轮对应的外壳底部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励磁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上均覆盖有防护网。
优选地,所述第三进风口包括至少两个进风单元,各进风单元沿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进风单元的数量为8个。
优选地,所述整流轮外周上沿转动方向开设有通风槽。
优选地,所述整流轮轴向上排列有至少两根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宽度为5mm,深度为14mm,相邻通风槽之间的间距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除了在对应整流轮的位置开设有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外,还在励磁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外界空气的风扇的作用下,通过第三进风口进入外壳励磁端,直接与励磁机构相互作用,进行热交换,增强了励磁机构位置的空气流动,极大地提高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励磁端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励磁机构1,整流轮2,通风槽201,外壳3,出风口4,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三进风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车辅助发电机通风结构,包括励磁机构1、整流轮2、风扇和外壳3,所述外壳3与励磁机构1对应的一端为励磁端,所述外壳3与风扇相对应的一端为风扇端,所述整流轮2位于励磁机构1的内侧,所述风扇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出风口4,所述整流轮2对应的外壳3侧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所述整流轮2对应的外壳3底部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6,所述励磁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第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4上均覆盖有防护网。
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在风扇作用下,外界常温空气分别从第一进风口5、第二进风口6和第三进风口进入外壳3内,其中从第一进风口5和第二进风口6进入的空气可以直接作用于整流轮2上,而从第三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则直接作用于励磁机构1上,从而有效的对发电机励磁端内部构件进行冷却。此后,空气流过发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结构,最后携带有大量热量的空气从风扇端的外周面上的出风口4排出,实现了从励磁端到风扇端有效而全面的冷却,无冷却死角,保证了整个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因为励磁机构1是按圆周形状的,因此,第三进风口若对应的沿周向布置的话,其通风冷却效果最佳。但是若直接设置圆环状的第三进风口则会极大地降低外壳3端面板的强度,为此,所述第三进风口包括至少两个进风单元,各进风单元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相邻进风单元之间保留原有的端面板结构,如此则可在保证端面板强度的同时,确保通风效果。就进风单元的数量而言以8个最佳。
整流轮2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因此其内部热量难以散发出来,造成整流轮2温度过高,降低其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为提高整流轮2的冷却效果,所述整流轮2外周上沿转动方向开设有通风槽201。通风槽201沿整流轮2方向开设,有利于整流轮2转动过程中,空气流经通风槽201,直接与整流轮2内部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整流轮2的快速散热。在整流轮2强度允许的前提下,通风槽201越多,则通风效果越好,因此,所述整流轮2轴向上排列有至少两根通风槽201。就通风槽201的尺寸而言,所述通风槽201的宽度为5mm,深度为14mm,相邻通风槽201之间的间距为4mm。此种尺寸的通风槽201可以兼顾整流轮2的强度和通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强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金强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1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置电机和配置该中置电机的电动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散热性能卓越的汽车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