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09525.7 | 申请日: | 2017-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1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武新;廖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40133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参数 生化 分析 | ||
1.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光学检测系统是由LED驱动电路模块(1)、LED光源(2)、耦合光纤模块(3)、样品检测模块(4)和信号调节电路模块(5)构成,所述控制系统是由数据采集电路模块(6)、主控制电路模块(7)和LCD显示屏(8)构成;所述LED驱动电路模块(1)的输入端与主控制电路模块(7)的输出接口相连,LED驱动电路模块(1)的输出端与LED光源(2)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靠近所述LED光源(2)的一侧设有耦合光纤模块(3),所述耦合光纤模块(3)的输入端与LED光源(2)正对,所述耦合光纤模块(3)的输出端与用于检测光源信号的样品检测模块(4)输入端相连,所述样品检测模块(4)的输出端与信号调节电路模块(5)的输入端通过光通信连接,所述信号调节电路模块(5)上的I/O接口与数据采集电路模块(6)的一个I/O接口双向通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电路模块(6)的另一个I/O接口与主控制电路模块(7)的一个I/O接口双向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电路模块(7)的另一个I/O接口与LCD显示屏(8)双向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光源(2)是由至少三个单色LED灯(21)组成,所述的单色LED灯(21)分别设有独立的电源控制开关;所述的耦合光纤模块(3)是由至少三个光纤输入接头(31)和一个光纤输出接头(32)组成,每一个光纤输入接头(31)分别对应于一个单色LED灯(21),所述的光纤输出接头(32)与样品检测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驱动电路模块(1)包括电源输入端V1,所述电源输入端V1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正向连接后再连接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正向连接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源输出端V2、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4相连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调节电路模块(5)包括电源输入端V3,所述电源输入端V3分别连接电容C2的一端、场效应管D8的源极、场效应管D7的源极、光电二极管D6的负极和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电二极管D6的正极、场效应管D7的栅极和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2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D7的漏极和场效应管D8的栅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D8的漏极、电容C2的另一端和双向通信接口U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动多参数生化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电路模块(6)包括型号为ADC0809CCN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五引脚、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和二极管D9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与电阻R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双向通信接口U2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到芯片IC的第四引脚,所述芯片IC的第三引脚接地,芯片IC的第七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双向通信接口U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95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