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上使用的底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09474.8 | 申请日: | 2017-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6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林聪;汪仁德;彭坤;鲍和平;刘富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13/36 | 分类号: | G03B13/36;G03B5/00 |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何贯通 |
| 地址: | 45476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音圈马达 滚珠 滚动支撑结构 自动对焦装置 本实用新型 底座本体 对焦装置 防抖 滚动摩擦 磁力 导磁片 上移动 压合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上使用的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与音圈马达底部之间设有若干个滚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上设置若干个滚动支撑结构,采用滚动摩擦,有效的减少音圈马达VCM在X,Y轴上移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对焦装置的防抖调节精度和反应速度;底座上还设有导磁片,可以增强音圈马达VCM上的防抖线圈产生的磁力,提高音圈马达上的框架对底座上滚珠的压合力,提高滚珠的稳定性,避免在对焦装置受到冲击时滚珠脱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上使用的底座,属于自动对焦防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应用于可使用在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微型影像照相领域上带有防抖动装置的自动对焦装置上的底座。
背景技术
在自动对焦装置领域,底座通常作为音圈马达(VCM)的安装定位底座,其常规结构为四周设有与壳体相匹配的卡嵌结构,其内部通常作为音圈马达VCM下弹片的安装面。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成像器件像素越来越高,当图像在显示器上被放大或显示时,能够观察到微小的抖动,因此,防抖装置是现有的对焦装置所需求的一种结构;现有的防抖结构多是通过镜头位移方式来工作,如申请号CN201610186701.8公开了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其技术特征为“它包括外壳和与该外壳相连的底座,所述外壳内设置上垫片、上弹片、下垫片、下弹片,所述外壳的上端面设置有中央通孔,该中央通孔内设置透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载体的顶端与所述上垫片相连,所述上垫片的四角通过悬丝与所述下垫片相连;所述下垫片与线圈框架的底部相连,所述线圈框架的顶端与上弹片内圈相连;所述上弹片的上弹片外框与磁石框架的顶部相连;所述线圈框架侧壁上设置第一线圈,所述透镜载体侧壁上设置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对应第一磁石,所述第二线圈对应第二磁石,所述第一磁石、第二磁石其中一组为单极性磁石,另一组为双极性磁石。”,该结构为悬丝结构,在实际加工生产中,结构复杂,安装精度和定位精度要求高,并且容易损坏。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防抖结构,其需要一种新型的底座与之配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上使用的摩擦力小、移动精度高的底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对焦装置上使用的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滚动支撑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改进,所述的滚动支撑结构包括滚珠和滚珠安装孔,所述滚珠安装孔设置于底座本体上,或设置于与底座本体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的滚珠固定座上,滚珠安装于滚珠安装孔内并且滚珠顶部突出于滚珠安装孔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滚珠支撑结构至少为3个,所有滚珠支撑体结构的滚珠上顶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以底座本体光轴方向轴线为中心线,所述滚珠支撑结构均布于底座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同一底座本体上采用的滚珠全部或不全部等径,与其相匹配的滚珠安装孔内径对应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本体的横截面上内嵌或铺设有导磁片。
优选的,所述的导磁片为分体结构或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磁片为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座上设置若干个滚动支撑结构,采用滚动摩擦,有效的减少音圈马达VCM在X,Y方向上移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对焦装置的防抖调节精度和反应速度;底座上还设有导磁片,可以增强防抖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并提高音圈马达上的框架对底座上滚珠的压合力,提高滚珠的稳定性,避免在对焦装置受到冲击时滚珠脱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9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