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8995.1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7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葛俊玲;高建;饶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检测背光模组表面是否具有缺陷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去观察背光模组外观贴附材料(例如背板胶带/标签/麦拉片(Mylar)等)的贴附是否存在缺陷(例如贴附是否压线/超线/漏贴/贴附不完整等)。但是,人工检测背光模组效率低下,且人工检测仅仅凭主观感受,在检测贴附材料具体的缺陷位置时,无法做到准确定位且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人工检测背光模组效率低下及漏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包括:
工作台,用于承载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具有身份编码;
身份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背光模组的身份编码;
图像采集单元,位于工作台上方,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获得身份编码后采集背光模组的表面实际影像;以及
处理单元,耦接于身份采集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分析表面实际影像,以判定背光模组的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其中,若背光模组的表面存在缺陷,处理单元记录并存储背光模组的身份编码及对应的该缺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处理单元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模块、预处理模块及分析模块;
存储模块内存储有背光模组的表面标准影像;
预处理模块以身份编码命名对应的背光模组的表面实际影像;
分析模块将图像采集单元获得的背光模组的表面实际影像与表面标准影像进行比较并判定背光模组是否存在缺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背光模组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耦接于预处理模块,处理单元还包括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耦接于分析模块及显示单元,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分析模块的判定结果至显示单元,显示单元用于显示表面实际影像及判定结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背光模组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和旋转机构,控制单元与处理单元及旋转机构耦接,旋转机构与工作台相连,控制单元根据处理单元发出的指令控制旋转机构转动,以调整工作台的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工作台上设有多个承载平台,多个承载平台沿工作台周边设置,多个承载平台用于承载待测背光模组;
使用时,多个承载平台的其中之一位于图像采集单元的下方,多个承载平台的其中另一位于身份采集单元的下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承载平台具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将待测背光模组限定于指定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限位部能够于承载平台上移动以调节以对不同尺寸的待测背光模组进行限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身份采集单元为伸缩式扫描枪。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背光模组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控制单元耦接,控制面板上设有急停按钮,以强制停止工作台。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控制面板上设有复位按钮,使工作台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使用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利用背光模组检测装置可快速且准确的检测背光模组是否存在外观缺陷,降低高额的人力成本。同时对于检测结果为无缺陷的背光模组会自动过帐至下一工作站点,由于不存在漏检的问题,对于检测结果为有缺陷的背光模组能够及时地拦截,不会流转至下一工作站点,就不会对检测结果为有缺陷的背光模组进行下一工作站点的操作,从而减少材料的浪费。另外,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与生产系统串接在一起,可提高生产系统的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工作台旋转180度后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承载平台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工作台旋转180度后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承载平台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检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未经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89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载具及移载装置
- 下一篇:PCB板固定结构及液晶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