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8831.9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欧圣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3 | 分类号: | H01R13/533;H01R13/502;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伊***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弯杆 连接器外壳 底板 专用连接器 减震弹簧 汽车充电 振动力 形变 防震 夹板 顶扣板 受压 本实用新型 顶端安装 固定效果 机器外壳 特性增强 左右两侧 连接件 缓冲 底端 夹合 减冲 扣板 上脚 松动 压缩 脱离 配合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所述连机器外壳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折弯杆,所述折弯杆的顶端安装有夹板,所述上脚座通过减震弹簧与底板相连,所述连接器外壳的顶端设有顶扣板。该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通过顶扣板、夹板和折弯杆的配合,通过折弯杆受压产生的形变对振动力进行初步的减冲,在折弯杆受压形变时压缩外侧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受压形变时通过本体的特性增强对振动力的缓冲,通过扣板的固定增强对连接器外壳的夹合固定效果,避免在汽车受到振动时连接器外壳脱离,避免了连接件受到强振动力导致连接处轻易松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汽车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为电动汽车的接触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汽车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其主要是由四大基本结构组件组成,分别是,接触件,外壳,绝缘体,附件,在现有的连接器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0008270.1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外壳、上接触件、下接触件和压杆,外壳前壁设有开口,后壁设有连接口,左右侧壁分别设有L型通槽,多个上接触件固定排布于外壳上部,下接触件与上接触件一一对应固定排布于外壳下部,每个上接触件和每个下接触件的后端分别连接到连接口,前端穿过开口,该专利虽然通过压杆压紧接触件达到防止受到振动时接触件的损坏,但在实际使用时并不具备减震效果,极易导致连接件受到强振动力而使连接处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折弯杆,所述折弯杆的顶端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夹合于连接器外壳的左右两端,所述夹板的内侧设有凸条,所述连接器外壳的外壁设有与凸条相匹配的开槽,所述折弯杆的内壁顶端设有硬塑脚板,所述硬塑脚板的上表面贴合有托垫,所述折弯杆的外壁顶端设有上脚座,所述上脚座通过减震弹簧与底板相连,所述减震弹簧与底板的连接处设有弹簧槽,所述连接器外壳的顶端设有顶扣板,所述扣板的底端内壁设有卡板,所述夹板的外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板与卡槽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设有平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贴合有泡沫垫板,所述平板的顶端贴合有橡胶垫板,所述橡胶垫板通过粘合胶层与泡沫垫板相粘合。
优选的,所述凸条的外壁贴合有合成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顶扣板的内壁顶端贴合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顶扣板的底端外侧设有与夹板相匹配的适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充电防震专用连接器,通过顶扣板、夹板和折弯杆的配合,夹板夹合于连接器外壳的左右两端,保证夹板在夹合过程中不会因振动而发生前后的移位,通过折弯杆受压产生的形变对振动力进行初步的减冲,在折弯杆受压形变时压缩外侧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受压形变时通过本体的特性增强对振动力的缓冲,通过扣板的固定增强对连接器外壳的夹合固定效果,避免在汽车受到振动时连接器外壳脱离,避免了连接件受到强振动力导致连接处轻易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凸条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欧圣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欧圣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8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