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煤灰脱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8010.5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5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杭县惠众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1/20;B07B4/08;B01F7/18;B01F7/0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脱碳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粉煤灰脱碳设备,包括本体和储料桶,所述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栓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顶端焊接有搅拌叶,所述本体的两侧栓接有鼓风机,所述储料桶与本体顶端的内壁栓接有联接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栓接有料泵,所述料泵的一端开有涡室,所述涡室上连接有进料管和输料管,所述储料桶内卡接有第一料阀,所述储料桶的底端一侧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储料桶,并配合电动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对粉煤灰进行脱碳处理,而且通过设置有多个鼓风机,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脱碳的效率,可见该种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粉煤灰脱碳设备。
背景技术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废弃物,大量排放的粉煤灰不仅占用土地,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发电厂需要修建灰场并维护其运行,浪费人力物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各国纷纷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开展研究,粉煤灰逐渐被利用作为建材产品,如用于混凝土掺和料、水泥混合材、新型环保墙体材料的主要原料,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脱碳设备,但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实用性较低,而且普通的脱碳设备,脱碳不彻底,往往需要二次脱碳处理,工作效率较低,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粉煤灰脱碳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粉煤灰脱碳设备,包括本体和储料桶,所述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栓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顶端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顶端焊接有搅拌叶,所述本体的两侧栓接有鼓风机,所述储料桶与本体顶端的内壁栓接有联接板,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方栓接有料泵,所述料泵的一端开有涡室,所述涡室上连接有进料管和输料管,所述储料桶内卡接有第一料阀,所述储料桶的底端一侧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所述本体底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所述本体与第二出料管的连接处卡接有第二料阀,所述本体内部的底端卡接有隔板,所述储料桶一侧上方设有滤碳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贯穿于盖板的中部,且输料管与盖板的连接处为密封结构,所述涡室通过输料管与储料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贯穿于储料桶和第一料阀的中部,所述搅拌叶设置有若干个,且搅拌叶均匀固定于搅拌棒上。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共设置有两个,且鼓风机之间互相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隔板的中部开空,且隔板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料管与储料桶连通,且第一出料管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料管与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料管与隔板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出料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储料桶,并配合电动机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对粉煤灰进行混合搅拌,并促使粉煤灰中的碳粒从滤碳孔中滤出,而且通过设置有多个鼓风机,可以有效的吹出储料桶中的碳粒,为此来实现脱碳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脱碳的效率,可见该种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泵;2-盖板;3-联接板;4-本体;5-鼓风机;6-第一出料管;7-第二出料管;8-储料桶;9-搅拌叶;10-第一料阀;11-搅拌棒;12-底座;13-隔板;14-电动机;15-第二料阀;16-涡室;17-输料管;18-进料管;19-滤碳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杭县惠众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杭县惠众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8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