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路面交通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7634.5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8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硕;沈昱;梁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硕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7 | 代理人: | 张媛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车 记录仪 路面 交通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交通监控技术领域,特别与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路面交通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公路路面交通监管上,固定监控分布不均,盲区众多,即使监控做到全部覆盖,海量的数据依靠人工观看,也需要消耗众多人力,且监控仍然面临天气不佳、夜晚视线不良等各种影响因素,导致无法发现及处置各种突发警情。
同时,高速交警现行的是24小时勤务模式,靠人海战术来发现和处置突发警情,效率不高,造成巨大浪费。
目前,驾驶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交通紧急事件(事故、故障占道、堵车、抛洒物等)频发,而且这些紧急事件无法及时准确上报,交警指挥中心为了弄清楚具体情况,往往额外需要花费一部分时间,降低了处置效率。
近年来,随着行车记录仪的应用和普及,不管是私家车还是运营车辆,很多都安装了行车记录仪。现有的行车记录仪主要用途是实时拍摄行驶路线的路面情况,在发生事故、“碰瓷”等意外突发状况时,仅仅收集证据的作用,这样就导致了海量数据的巨大浪费。随着4G网络、网络地图、卫星定位精度、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和应用。
因此,本发明人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路面交通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路面交通监控系统,将每一台装有行车记录仪的车辆演变为“交警巡逻车”,可以节省大批量的人力和物力,交警部门依靠平台就可以实时有最新路况信息迅速反馈回来,可以将现有的巡逻勤务模式做颠覆性的改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行车记录仪的路面交通监控系统,包括
带有触发开关触发控制命令的单车行车模块;
接收存储来自单车行车模块实时采集的行驶路线的路面信息、并根据控制命令的进行数据通信的云服务器;
以及和云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的交通管理平台。
本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所述的单车行车模块包括
定位模块,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并将信息输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
视频模块,实时采集路面影像信号并输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并有带有播放显示屏;
音频模块,实时采集路面音频信号并输入至中央处理器模块,并带有声音播放器;
中央处理器模块,连接接收定位模块、视频模块、音频模块信号并将信号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同时与触发开关连接接收触发信号;
集成或者独立挂接在中央处理器模块的存储模块,存储定位模块、视频模块和音频模块采集的信息。
所述的云服务器与若干个单车行车模块连接。
所述的云服务器与第三方导航服务平台连接,形成数据通信。
所述的触发开关包括有紧急开关和违法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创新大胆的技术方案,将安装有本实用新型中单车行车模块的社会车辆变成“交警巡逻车”,实时采集前方最新的数据,分类上传保存在云服务器或本单车模块中,并通过触发开关将路上碰到的紧急事件或者严重违法事件及时通知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再及时传输给交通管理部门、其他相应位置的单车行车模块、第三方导航软件,避免了传统巡逻和报警方式存在的发现信息不及时、信息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能够及时掌握事发地点的GPS信号、图像信号、音频信号等,把现场准确无误的传递至交通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及时动态信息马上安排处置,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将信息发送至该事发地点的附近车辆,形成联网数据共享。由于改为流动车辆的实时信息采集,极大的降低了有关部门,特别是高速交警的工作强度,节约一笔高额费用支出。按照我国高速公路公路13万公里估算,每24小时巡逻3次计算,每天的行驶里程为78万公里,本实用新型可以为高速交警巡逻节约一年约3亿公里的人力和物力支出,对高速公路路政、施救、业主等其它承担巡逻任务的部门也有相当大的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单车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硕,未经李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7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