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006284.0 | 申请日: | 2017-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F01K25/10;F01C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凝汽器 冷却塔 烟气余热交换器 螺杆膨胀机 储液罐 减速机 余热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工业烟气 加压泵 冷却泵 发电机 泵入 热交换 吸热 能源利用率 发电领域 工质液体 工质蒸汽 节能降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涉及发电领域,包括烟气余热交换器、螺杆膨胀机、减速机、发电机、冷却塔、凝汽器、加压泵、储液罐和冷却泵,所述螺杆膨胀机的一侧通过工质蒸汽管道与烟气余热交换器,另一侧与凝汽器连接,所述凝汽器通过工质液体管道与储液罐连接,工作时,储液罐中的工质由加压泵泵入烟气余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所述螺杆膨胀机还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还与冷却塔连接,工作时再由冷却泵泵入凝汽器中,在凝汽器中吸热后循环回冷却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实现简化行业的节能降耗,同时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火电机组装机总量达到了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能源消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热量损失,电站锅炉占主要能量损失的70-80%。对锅炉尾部烟气的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在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的同时减少了动力燃料的消耗,另外还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国内外的中高温余热利用的技术己逐渐趋于成熟,低媪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是现阶段各行各业热点前沿研巧领域。火为发电的低温烟气余热相比其他行业领先许多,其他高能耗高电耗的行业急需借鉴发电行业的余热利用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烟气余热交换器、螺杆膨胀机、减速机、发电机、冷却塔、凝汽器、加压泵、储液罐和冷却泵,所述螺杆膨胀机的一侧通过工质蒸汽管道与烟气余热交换器连接,另一侧与凝汽器连接,所述螺杆膨胀机还与减速机连接,而减速机又与发电机连接,所述的凝汽器与储液罐连接,所述储液罐则通过工质液体管道烟气余热交换器连接,在储液罐与烟气余热交换器之间还设有加压泵,工作时,加压泵将储液罐内的液态工质泵入烟气余热交换器,液态工质在烟气余热交换器中吸热后汽化,产生0.4-0.6MPa,约150℃的蒸汽,推动螺杆膨胀机对发电机做功,做功后约为0.0035MPa,100摄氏度的汽态工质压力在凝汽器中放热液化,随后储存到储液罐中;所述的凝汽器还与冷却塔连接,工作时,冷却塔内的冷却水由冷却泵泵入凝汽器中,冷却水吸收做功后工质的热量,将工质液化后循环回冷却塔中。
从所述烟气余热交换器到螺杆膨胀机的蒸汽管道上依次设有主汽阀、快关阀和调节阀,在快关阀与调节阀之间的蒸汽管道上设有疏水口,在调节阀到螺杆膨胀机之间的蒸汽管道的旁侧设有热电阻和进气压力表,在所述螺杆膨胀机的蒸汽排气管道上设有热电阻和排气压力表,随后经排气阀后将蒸汽放散。
所述的工质为1,1,2,2,3-五氟丙烷R245c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工业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可用于焦炉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实施,可以对企业生产系统用能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减轻环境污染,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地区行业内规模化开展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链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烟气余热交换器,2.螺杆膨胀机,3.减速机,4.发电机,5.冷却塔,6.凝汽器,7.加压泵,8.储液罐,9.冷却泵,10.主汽阀,11.快关阀,12.调节阀,13.热电阻14.进气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未经中清源环保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6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