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本体电阻的电子测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4757.3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4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金鼎丰;庞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110017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本体 电阻 电子 测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本体电阻的电子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燃料电池工作在欧姆极化区,此时欧姆内阻引起的功率损失是影响燃料电池对外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欧姆内阻中,扩散层和极板之间的接触电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依赖于电池的封装压力和极板的表面状态,为评价封装压力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程度进而为燃料电池封装提供依据,有必要把接触电阻测量出来。但传统的电阻测量方法无法分离接触电阻和扩散层的本体电阻,因此无法得到极板和扩散层之间的接触电阻:
(1)传统的电子测量设备测量功能不多,只具备单个参数测量要求,例如频谱仪能够观察到信号在不同频率的状态,但无法得到在时间范围上看到信号的变化情况,无法满足多个参数测量要求;
(2)传统电子测量设备一般采用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模拟信号在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后,容易产生失真或杂波,这些干扰信号消除比较困难,会导致测量的信息不准确,无法得到高精度的测量数据。而数字信号是不连续的,并以0和1编码表示数据,不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当数字信号受到干扰产生误码后,也能够通过编码规则来还原或消除误码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本体电阻的电子测量设备,通过主控+功能模块的方式构成,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协作,完成整个电子测量的过程,其具有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能满足在时域和频域同时测量的要求。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通过将模拟地和数字地的有效分割,少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干扰,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本体电阻的电子测量设备,包括测量平台和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安装在测量平台的左上端,所述测量平台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的正面上,在测量平台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三个承压板,且三个承压板均对称分布在测量平台的内壁上,所述相邻承压板之间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和组合弹簧,且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组合弹簧的上端,所述测量平台的内壁上端与承压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组合夹具,所述组合夹具采用上下齿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组合夹具的内表面设置有试样板,所述三个承压板的两端均通过导柱与固定支架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内壁上还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下端与手动加压手柄相连接,所述螺钉的顶端通过垫片与承压板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测量平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的下端贯穿连接在测量平台内壁与承压板之间,所述位移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的信号端均通过控制线与控制设备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设备包括信号处理器和信号源模块,所述信号源模块接收传感器信号,且信号源模块的信号端与信号处理器相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VGA接口与显示屏相连接,所显示屏内部设置有波形显示模块和字符提取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信号源模块包括滤波电路和数据转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控制端与数据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数据转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信号放大器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输出端数字信号与信号处理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合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组合弹簧均对称分布在两个承压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试样板有扩散层和极板层组成,且极板层包围在扩散层的外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加载方式为测试平台提供动力,并依靠机构的平行度保证所压试样均匀受压,压力由放置于测试平台内部的两块承压模板之间的称重传感器测量,压缩量由固定在机架之上的位移传感器测量,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通过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协作,完成整个电子测量的过程,其具有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47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