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人机工程学视野校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1775.6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6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鸣;陈子龙;雷毅;苏联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03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人机 工程学 视野 校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人机工程学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人机工程学视野校核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视野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汽车主动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保证汽车驾驶员的视野需求,如对外界信号和指示牌、道路边界、通过车辆和道路行人的识别和信息获取,是汽车视野设计的任务。
例如汽车前风挡玻璃的尺寸会对驾驶员的前向视野形成影响,A柱会造成驾驶员前向视野中一定角度的盲区,为了安全驾驶,这些因素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汽车视野的设计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作图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汽车侧视图、前视图、后视图绘制出来,然后在汽车侧视图中相应位置定位眼椭圆的位置,最后利用作图法计算出眼椭圆的视野区域范围,但是该方法过程繁琐,且人工作图校核的精度低,容易产生错误;
另一种设计方式是将绘制好的汽车三维模型放入人机工程校核软件中,由软件自动生成视野,但是该方式对于后视镜进行视野范围校核时,只能选择后视镜位于某一个角度进行静态校核,而实际中使用的外后视镜和内后视镜的位置和旋转角度可调,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差,校核结果不准确;且汽车三维模型的绘制非常复杂,而进行视野校核时实际上不需要汽车整体的模型,只需要对视野造成遮挡的局部零件的造型即可,这又要求在导入人机工程校核软件前,需要预先汽车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进一步增加了校核的工作量;
上述两种方法在计算时都会与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偏差,而在设计或校核阶段设计人员很难发现问题,也没有办法对校核情况进行有效的测试;因此往往在汽车视野设计工作完成后,还需要由测试人员坐入车中进行相应的测试,如对后挡风玻璃在正视图中上、下边界线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测试人员坐入车内,然后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物体,再由测试人员做出判断,这样的后续人工校核过程步骤繁琐,且为了保持结果正确,每个步骤精度要求很高,进一步增加了人工校核的难度;人眼在观察时还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如光照亮度、标定物等因素,导致人工校核的结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校核精度高、后续人工校核工作量小、人工校核准确的汽车人机工程学视野校核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人机工程学视野校核系统,所述的校核系统包括待测汽车,待测汽车内的驾驶员座椅上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可沿汽车纵向、横向、垂向方向移动的多轴机械手,机械手上端的端部安装水平设置的夹爪;
所述夹爪可绕经过自身的中心点的竖直轴线旋转,夹爪的外端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放置的模拟光源,模拟光源是与人眼尺寸一致的椭圆形球壳,模拟光源的中心点处设置发光体,模拟光源的壳体面向汽车前方的一部分是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透光区,所述模拟光源的上表面、下表面上分别设置车内第一激光扫描仪、车内第二激光扫描仪;
所述待测汽车周围设置光线接收装置,光线接收装置包括分别位于待测汽车前方、侧方、后方的前向光电接收板、侧向光电接收板、后向光电接收板,所述的光线接收装置中相应位置设置多个车外第一激光扫描仪;所述待测汽车的正上方设置可沿汽车纵向方向移动的车外第二激光扫描仪;所述车内第一激光扫描仪、车内第二激光扫描仪、车外第一激光扫描仪、车外第二激光扫描仪共同构成激光扫描装置;
所述多轴机械手、模拟光源、激光扫描装置、光线接收装置分别与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人工校核设备通信连接,所述人工校核设备包括一个可由控制器控制其靠背倾角的测试座椅,测试座椅的尺寸与待测汽车的驾驶员座椅尺寸一致;测试座椅附近设置的摄像头与VR眼镜通信,使摄像头可以拍摄VR眼镜相对于测试座椅的位置。
优选的,两个模拟光源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两个模拟光源连线中点至夹爪的旋转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99mm。
优选的,所述透光区的范围是以模拟光源中心点为原点且经过模拟光源中心点,分别向前上方、前下方倾斜45°的第一斜面与模拟光源表面的交线构成的上、下边界;以模拟光源中心点为原点且经过模拟光源中心点,分别向左前方、右前方倾斜60°的第二斜面与模拟光源的表面的交线构成左、右边界,所述上、下边界与左、右边界相连形成的四边形区域即为透光区;所述第一斜面与汽车纵向中心所在的竖直面垂直,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1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车人机工程验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检测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