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追光机器人的自动浇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1713.5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1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莉;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快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7/00 | 分类号: | A01G27/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器人 浇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追光机器人的自动浇水机构。
背景技术
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充足的养分以外,还需要有充足的日晒与水分,以供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够更好的生长。现有的植物种植情况大部分是属于露天种植,植物固定在一个位置,以求阳光照射的强度足够强,进而使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日晒,但这个对于种植位置的朝向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固定种植时,难免遇到暴雨,造成植物生产中水分过多,淹死根茎。
自动追光机器人能够载着植物进行追光运动,因此其光合作用的效率较高,水分的使用率也提高,因此,需要不断的为载在机器人上的植物补充水分,避免因水分缺失导致植物被晒死,但经常性的补充水分则需要人工的参与,较为麻烦与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给植物进行浇水的自动追光机器人的自动浇水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追光机器人的自动浇水机构,包括支架、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还包括浇水结构,所述浇水结构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表面后方靠近边缘处,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浇水结构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板与下支板,所述上支板与所述下支板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盒固定在所述下支板上表面,所述浇水结构固定在所述上支板上表面后方靠近边缘处。
具体的,所述浇水结构包括有进水管、出水管与水泵,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上支板的上表面后方靠近边缘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并排连接在所述水泵的上表面,所述水泵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出水管设有弯头,所述弯头固定在所述出水管的前端,并朝向所述上支板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为软水管或硬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为软水管。
具体的,还包括湿度感应器(9),所述湿度感应器(9)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盒(2)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湿度感应器为插入式湿度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控制盒的操控下,可以启动水泵,直接对植物进行定时、定量的自动浇水的工作,保证水分充足,此外,加设的湿度感应器能够感应植物周边的湿度,当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盒会在规定时间以外,额外开启水泵,进行定量的自动浇水工作,以确保植物不会被太阳所晒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追光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追光机器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追光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感光复眼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支架,11上支板,12下支板,13支撑柱,2控制盒,3移动机构,31驱动盒,32车轮,4能量机构,5复眼机构,51控制模块,52输出模块,53复眼模块,54分压模块,55提示模块,61雨水感应器,62避雨信号发射器,63路线信号接收器,64报警器,7接收结构,71卡座,72启动器,73避雨信号接收器,74路线信号发射器,8浇水结构,81进水管,82出水管,83水泵,84弯头,9湿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追光机器人如图1-4所示,包括支架1、控制盒2、移动机构3与能量机构4,所述控制盒2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移动机构3固定在所述支架1下表面,所述能量机构4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表面边缘处,还包括使用感光复眼电路的复眼机构5,所述复眼机构5固定在所述支架1中部,所述控制盒2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3、所述能量机构4、所述复眼机构5电性相连。
所述支架1包括上支板11与下支板12,所述上支板11与所述下支板12通过支撑柱1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3固定在所述下支板12的下表面,所述控制盒2固定在所述下支板12的上表面,所述能量机构4固定在所述上支板11的上表面边缘处,所述复眼机构5固定在所述上支板11的下表面。上支板11中间留有空间,用于放置植物,复眼机构5的形状类似于半圆形,复眼机构5的复眼均为红外吸收二极管,均匀分布在弧形结构处并朝向外界,复眼机构5固定在上支板11下表面的前端,使红外吸收二极管能够有效的接触外界光线,可以更好的吸收红外线,进而能够更方便的确认阳光强度最高的位置,便于自动追光机器人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快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快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17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