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2U散热机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96011.9 | 申请日: | 2017-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1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军;尤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玛世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机箱,进一步说是涉及一种散热机箱,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2U散热机箱。
背景技术
常规机箱一般采用热源贴底的方式来进行系统散热。如果系统功耗较大,被动散热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时会增加风扇,采用风冷主动散热的方式。常规主动风冷散热需要在机箱侧面或者背面开通风散热孔。这样会导致机箱主板腔体与环境连通,灰尘、水汽等成分可以随空气入侵到腔体内,从而对腔体内部件造成影响,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2U散热机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2U散热机箱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2U散热机箱,其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后板和所述右侧板依次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在所述底板上形成主板安装腔体;在所述主板安装腔体内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机箱内热源相接触的散热凸台;在所述底板的背面形成有不与所述主板安装腔体连通的风扇安装腔体,在所述风扇安装腔体内设置有离心风扇和第一散热结构;所述散热凸台通过散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导热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在机箱底板位于机箱主板安装腔体的一侧上设置与机箱内热源相接触的散热凸台,在机箱底板背面(位于机箱主板安装腔体的相对面)上设置离心风扇和第一散热结构,并使散热凸台通过散热管与第一散热结构导热连接;使得机箱内热源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凸台和散热管传递至第一散热结构,离心风扇再对第一散热结构进行强制风冷散热,从而达到系统散热的目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实现了有限空间内(2U高度)的主动风冷散热,同时由于风扇安装腔体(散热腔体)和主板安装腔体隔绝,可以避免机箱主板安装腔体与环境连通,防止灰尘、水汽等成分随空气入侵到主板安装腔体内,对于PCB主板的防护也十分有效。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风扇安装腔体上设置有一盖板,在所述盖板上与所述离心风扇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进风口。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底板的背面未被所述风扇安装腔体占据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
通过在底板的背面设置第二散热结构,可以增加底板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的效率。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为散热鳍片。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为散热鳍片。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为银质散热鳍片、铜质散热鳍片或铝质散热鳍片。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凸台为银质散热凸台、铜质散热凸台或铝质散热凸台。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管为银质散热管、铜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管。
通过采用银、铜或铝等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在机箱底板位于机箱主板安装腔体的一侧上设置与机箱内热源相接触的散热凸台,在机箱底板背面位于机箱主板安装腔体的相对面上设置离心风扇和第一散热结构,并使散热凸台通过散热管与第一散热结构导热连接;使得机箱内热源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凸台和散热管传递至第一散热结构,离心风扇再对第一散热结构进行强制风冷散热,从而达到系统散热的目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实现了有限空间内2U高度的主动风冷散热,同时由于风扇安装腔体散热腔体和主板安装腔体隔绝,可以避免机箱主板安装腔体与环境连通,防止灰尘、水汽等成分随空气入侵到主板安装腔体内,对于PCB主板的防护也十分有效。
附图说明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2U散热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底板
20-前板
30-后板
40-左侧板
50-右侧板
60-主板安装腔体
70-散热凸台
80-离心风扇
91-第一散热结构
92-第二散热结构
100-散热管
110-盖板
111-进风口
120-风扇安装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2U散热机箱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玛世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玛世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6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