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的练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5770.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久久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1/16 | 分类号: | B28C1/16;B28C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手工 陶瓷 制作 设备 | ||
一种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的练泥设备,其包括练泥主机、练泥装置和练泥外壳,练泥主机设置在练泥外壳内,练泥外壳包括练泥主机外壳和练泥设备外壳,练泥设备外壳设置在练泥主机外壳的顶端,练泥装置包括减速组件,减速组件与练泥设备外壳连接,减速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减速机构、减速蜗杆,减速机构与练泥设备外壳连接,减速电机设置在练泥主机外壳内,减速蜗杆的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减速蜗杆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连接。在练泥装置中加入减速组件,并且减速机构与练泥设备外壳连接,使练泥设备中的旋转装置在旋转的同时,减速组件能够带动练泥设备外壳反向转动,使陶瓷泥团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使陶瓷粉和清水混合均匀,制作出的陶瓷泥团韧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的练泥设备。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练泥是瓷器做坯之前的一道工序,传统练泥方法是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或是用铁锹反复反转,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使之纯精结实。
目前技术中的练泥工艺中虽可以使用机械真空练泥,经过真空练泥机挤压,排除空气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好,但机械真空练泥费用昂贵,适用于大型的陶瓷制作工厂使用。并且使用真空练泥机炼制的泥料,其颗粒定向排列,泥料中潜伏着应力,这些应力会在高温烧成中释放出来,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缩,从而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率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的练泥设备,其能够将泥料中的空气挤出,制作出的泥料韧性好能够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并且结构简单易操作,设备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手工陶瓷制作的练泥设备,其包括练泥主机、练泥装置和练泥外壳,练泥主机设置在练泥外壳内,练泥装置设置在练泥主机顶端,练泥外壳包括练泥主机外壳和练泥设备外壳,练泥设备外壳设置在练泥主机外壳的顶端,练泥装置包括减速组件,减速组件与练泥设备外壳连接,减速组件包括减速电机、减速机构、减速蜗杆,减速机构与练泥设备外壳连接,减速电机设置在练泥主机外壳内,减速蜗杆的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减速蜗杆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减速机构包括练泥传动轴、第一传动轮、弹簧钩和定位杆,练泥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轮连接,练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弹簧钩连接,定位杆与弹簧钩相互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练泥传动轴的一端,第一传动齿与第一传动轮相互扣合,第二传动齿与第二传动轮相互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练泥装置还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设置在练泥设备外壳内,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旋转主轴、旋转副轴与螺旋叶片,旋转电机设置在练泥主机外壳内,旋转电机的一侧与旋转主轴连接,旋转主轴穿过练泥主机外壳与旋转副轴连接,旋转副轴上设置螺旋叶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练泥装置还包括挤压组件,挤压组件悬垂设置在练泥顶盖上,挤压组件包括第一挤压缸、第二挤压缸、挤压支撑杆和挤压平面,第一挤压缸设置在第二挤压缸内,挤压支撑杆设置在第一挤压缸和第二挤压缸之间,挤压平面与第一挤压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练泥设备外壳还包括振动板,振动板设置在练泥设备外壳和练泥主机外壳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久久陶瓷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久久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5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