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2203.2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8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酷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L2/24;A61L101/22;A61L2/20;A61L2/08;A61L2/14;A61L101/10;A61L2/16;A61L2/04;A61L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流装置,包括设有储液腔的引流容器;所述储液腔上设有入液口,或者所述储液腔上设有入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引流容器上设有可杀灭微生物的控感装置。此引流装置可通过在引流容器上设置控感装置,所述控感装置选自臭氧消毒装置、高温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装置、抗微生物材料、抗微生物药物、光催化杀菌消毒装置、电离辐射消毒装置、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消毒杀菌装置、氧化剂。可以达到主动杀灭微生物,减少或防止微生物逆行感染,达到防止感染,延长引流装置使用时间,减少浪费,有利于环保,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医疗安全性和降低医疗费用。此实用新型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中,留置引流管治疗中需要使用引流袋等对引流液进行贮存,护理人员定期排出引流液或引流装置对引流液进行自动排放,人体排出的引流液往往是无菌的,而引流液是一种较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容易滋生微生物(如细菌)。现在引流装置因未设置有效防微生物的措施,导致微生物从排液口逆行感染至引流容器内,甚至从入液口逆行感染至引流部位,影响医疗安全。
临床上通过减少引流装置使用时间来避免逆行感染,因频繁更换引流装置导致浪费材料,不利于环保,同时增加了病人费用。
临床需要一种能防止微生物逆行感染的引流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杀灭微生物的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引流装置,包括设有储液腔的引流容器;所述储液腔上设有入液口,或者所述储液腔上设有入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引流容器上设有可杀灭微生物的控感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引流容器上设有可开启和/或者关闭入液口的开关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引流容器上设有可开启和/或者关闭排液口的开关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关装置为密封阀。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流容器上设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引流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控感装置选自臭氧消毒装置、高温消毒装置、紫外线消毒装置、抗微生物材料、抗微生物药物、光催化杀菌消毒装置、电离辐射消毒装置、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消毒杀菌装置、氧化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臭氧消毒装置上设有围绕入液口外侧设置的消毒腔和可密闭消毒腔开口的可活动密封器,所述臭氧消毒装置上还设有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或者所述臭氧消毒装置上设有围绕入液口外侧和/或者排液口外侧设置的消毒腔和可密闭消毒腔开口的可活动密封器,所述臭氧消毒装置上还设有可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臭氧发生器设置于消毒腔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高温消毒装置上设有围绕入液口外侧设置的消毒腔和可密闭消毒腔开口的可活动密封器,所述高温消毒装置上还设有发热器;或者所述高温消毒装置上设有围绕入液口外侧和/或者排液口外侧设置的消毒腔和可密闭消毒腔开口的可活动密封器,所述高温消毒装置上还设有发热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热器设置于消毒腔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上设有设置在入液口外侧的紫外线发生器,或者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上设有设置在入液口外侧和/或者排液口外侧的紫外线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酷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酷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2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