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90536.1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9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广 |
主分类号: | H02P25/18 | 分类号: | H02P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电动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自从其诞生以来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环境保护、能源短缺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汽车对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甚至申明产生了一系列危害,这些危害包括:环境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等。汽车的环境大气污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汽车排放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氟氯烃等使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形成等大气环境问题;其二是汽车排除的有害气体造成的局部空气污染,进而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
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之二是能源问题。从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人类设法减少对有限的石油资源的消耗,并且应积极研究石油资源枯竭后汽车的替代能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石油的供应日趋紧张。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汽车的保有量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可以预见,全世界在未来对传统燃料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增长,因此,开发并使用传统燃料的代用燃料和电动汽车,降低单位里程的燃料消耗量对缓解环境污染和保障能源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电动汽车是指以汽车内置电源为动力,用电动机驱动,且满足相关法规对汽车的各项要求的航行工具。电动汽车能够实现零排放,可以解决汽车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具有与重要意义。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单元,使用的电能来源十分广泛,如水电、煤炭、核能、潮汐能、氢能、风能、太阳能等。即使将发电厂的污染考虑在内,电动汽车也比燃油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小得多。
与其他传统汽车相同,电动汽车在启动、加速、稳定行驶过程中也存在换挡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换挡系统普通存在着结构繁琐、操作复杂的弊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动控制换挡机构,以通过较少的部件实现电动机的换挡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包括:
内等边三角形,其与外圆体固接,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机的三相交流定子绕组连接方式的若干个三相交流接触器,以及与所述三相交流接触器的数目相对应的,用于对所述三相交流接触器进行通断控制的直流继电器;固定连接的两端盖,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圆体上,并且所述两端盖中的一个呈镂空状,其上的镂空孔用于电动机定子绕组导线的穿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电动控制换挡机构能够通过较少的部件、紧凑的空间体积实现多档位电动机的换挡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镂空端盖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等边三角形的正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等边三角形中的子板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的一种技术方案。参见图1,所述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包括:左端盖11、外圆体12、内等边三角形13、右端盖14。
外圆体12整体呈圆形,内部嵌有内等边三角形13。左端盖11及右端盖14分别扣合在外圆体12的两侧。由于左端盖11可与所述电机非动力输出端的端盖集成为一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挡机构称为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
在左端盖11的表面上,镂空设置有一组镂空孔111。这些镂空孔111的作用在于穿设用于传输驱动电机运转的三相交流电的三相交流导线。由于用于驱动电机运转的三相交流电有多路,三相交流导线的数目也是多组,因此,在左端盖上的镂空孔的数目不止三个,而是12个或者24个。具体来讲,镂空孔的数目是12或者24个,则集成式电动换挡机构就至多可以连接12路或者24路三相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广,未经李洪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90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卷帘电机一体控制器接口
- 下一篇:交流电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