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套管钩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987815.2 | 申请日: | 2017-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9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曾嘉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嘉航 |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李东来;冼俊鹏 |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部 钩针 偏斜设置 套管 夹持 形状记忆材料 本实用新型 线头 闭合状态 二次操作 空心针管 头部分叉 腹股沟 线方向 预留的 再布线 伸入 套针 斜疝 针体 针芯 预留 平行 修补 垂直 重现 拆除 伤害 治疗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钩针,包括针芯、空心针管,所述针体的头部分叉,形成两相对侧形状相互配合的夹持部;两夹持部至少一个向外侧偏斜设置,该向外侧偏斜设置的夹持部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优点在于,不管预留的线方向与套针伸入方向是平行还是垂直或者其他任意角度,都可以通过第二夹持部和第一夹持部在闭合状态下有效夹持住,尤其适用于儿童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在预留线头较短的时候,通过夹持方式可以完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无需重现拆除再布线。对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率和避免二次操作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疝针,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修补腹股沟斜疝使用的套管钩针。
背景技术
目前,单孔腹腔镜下修补腹股沟斜疝,多采用套管钩针来结扎内环口。现有套管钩针,其外层为空心针管,内有针芯,针芯的头部带钩,针芯伸出套管后,其头部的钩可钩线。进行内还口结扎时,先用套管钩针带着线在腹膜外沿着内环口潜行半圈后穿刺入腹腔,把线留在腹腔后,拔出套管钩针;然后再将套管钩针在腹膜外沿着内环口潜行另外半圈后刺入腹腔,用针芯头部的钩子把刚预留在腹腔的线带出体表,最后再体表打结,完成内环口的结扎。
所述的套管钩针,如图1所示,设有针管100a和针芯200a,针管100a套于针芯200a外;针芯200a尾部连接按压部101a,头部设有倒钩201a;按压部101a通过弹簧102a与针管100a尾部弹性连接。使用时,线将线头置于钩部,随针管一同送入腹腔内,然后推动按压部,使针芯载线头一通从针管内伸出,移动针芯头部,将线头脱开,松开按压部,弹簧弹力作用下带动针芯收回,然后抽出套管钩针,实现线头预留操作。取线时,则在套管钩针插入腹腔内就位后,推压按压部,使针体头部的倒钩伸出,调整位置,用倒钩勾住预留的线头,而后松开按压部,针芯复位,倒钩和勾住线头一同拉入针管内,然后抽出套钩钩针,即可将预留的线带出,实现拉线操作。
上述套管钩针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多种不可预计的情况,例如预留的线头不够长,或者针与线的位置角度不够理想,都可能会使线头无法顺利拉出,导致重新操作,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上述套管钩针,其通过针芯头部的钩子送线及拉线,送、拉线过程中线头没有可靠的夹持力,容易脱线,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更加方便可靠的用于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套管钩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钩针,包括针芯,套于针芯外的空心针管,在针芯的尾部设置可推动针芯的头部相对针管伸出与缩回的按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头部分叉,形成两相对侧形状相互配合的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两夹持部至少一个向外侧偏斜设置,该向外侧偏斜设置的夹持部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针芯头部伸出针管时,其能向外张开,使两夹持部打开,而在针芯头部缩回在针管内时,其又能在针管的限制下与另一夹持部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钩针,用于治疗腹股沟斜疝,送线时,先将针芯头部伸出针管,两夹持部张开,将线头置于两夹持部中间,然后将针头缩回,使两夹持部夹紧线头,然后套管钩针插入身体,在腹膜外沿着内环口潜行半圈后穿刺入腹腔,再次将针芯头部推出针管,记忆材料制成的夹持部张开,把线留在腹腔后,再缩回针头,将套管钩针取出。拉线时,将套管钩针在腹膜外沿着内环口潜行另外半圈后刺入腹腔,伸出芯针头部,张开两夹持部,对准线头后,缩回芯针头部,两夹持部并拢夹持线头拉回到针管内,然后抽出套管钩针,即可将线拉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套管钩针,通过芯针头部两开叉的夹持部夹持线头的方式实现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送线和拉线操作,其送、拉线可靠,不易松脱。同时,其拉线操作对预留线头长短没有太高要求,即使预留的线头较短也能方便的拉出。此外,其拉线操作对套针插入方向与线头预留方向也没有特殊要求,通过转动芯针,任意方向的预留线头,都能够方便有效的夹持。其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了操作的效率,避免了送、拉线的二次操作,从而避免了因此对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嘉航,未经曾嘉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7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缝合导引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血管通路手术的持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