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阳光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7230.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9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陆鹏;王宇锋;韩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42 | 分类号: | G01J1/4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朱丽莎 |
地址: | 2131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光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阳光传感器。
背景技术
阳光传感器用于车辆中以感测车辆外侧的光线强度,车辆控制系统根据阳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强度以控制车载空调的启闭和风量。然而,传统的单通道阳光传感器装置由于受其结构的限制仅有一路输出,不能识别车辆左右两侧的光线强度,控制系统的输出也只有一路。当车辆左侧来的光线强度大于车辆右侧的光线强度时,同样的输出状态时车辆中朝向驾驶员和副驾驶的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是相同的,如副驾驶感觉刚好时,驾驶员会感受较热,而驾驶员感觉刚好时副驾驶会感觉较冷。当车辆左侧的光线强度小于车辆右侧的光线强度时则相反。可见,单通道阳光传感器的空调控制系统不能满足驾驶员和副驾驶同时达到较为理想的舒适状态。
而如果对阳光传感器进行双通道设计,则需要采用两组光学透镜,分别感知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的光线强度。并且,为了扩大接收光线的范围,往往需要增大光学透镜的尺寸,因此,这种传感器结构尺寸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双通道阳光传感器结构尺寸较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阳光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阳光传感器,包括光学透镜和光线接收管,一个光学透镜具有至少一组光学表面,每组光学表面包括入射面、全反射面和出射面,一组光学表面对应设置一个光线接收管;光线从入射面射入所述光学透镜后射向全反射面,并在全反射面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在光学透镜内射向出射面,并从出射面出射至该组光学表面所对应的光线接收管。
一个光学透镜具有两组光学表面,一个光学透镜对应设有两个光线接收管,每个光线接收管对应所述光学透镜的一组光学表面。为了同时感应车辆主副驾驶座位的阳光强度,设置两组光学表面,一组光学表面感应主驾驶座位的阳光强度,另一组光学表面感应副驾驶座位的阳光强度。
为了便于控制,两组光学表面对称设置,两个光线接收管对称设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之后,两个光线接收管之间的间距D可以缩小,两个光线接收管之间的间距D≤8mm,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尺寸。
所述光学透镜为PC(PC:聚碳酸酯)材质。PC材质透光率较好,更耐高温,抗老化。
所述光线接收管为光敏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阳光传感器,利用光学透镜侧壁发生全反射,使得左侧阳光射入右侧透镜,照射到右侧的光学表面;右侧阳光射入左侧透镜,照射到左侧的光学表面,进而被相应位置的光敏二极管接收,提升阳光的收集角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之后,在保证较大的光线收集角度的同时,两个光线接收管之间的间距D可以缩小,两个光线接收管之间的间距D≤8mm,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尺寸。设置两组光学表面和两个光线接收管后成为双驱传感器,可同时感应主驾驶与副驾驶位置的阳光强度,以调节空调启闭与风量,满足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同时达到较为理想的舒适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阳光传感器的光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阳光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阳光传感器的光学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阳光传感器不同感应角度光敏感度分布(副驾驶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阳光传感器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光学透镜,11、入射面,12、全反射面,13、出射面,14、下凸部,2、光线接收管,3、左侧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阳光传感器,包括光学透镜1和光线接收管2,一个光学透镜1具有至少一组光学表面,每组光学表面包括入射面11、全反射面12和出射面13,一组光学表面对应设置一个光线接收管2;光线从入射面11射入光学透镜1后射向全反射面12,并在全反射面12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后的光线在光学透镜1内射向出射面13,并从出射面13出射至该组光学表面所对应的光线接收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7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线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光干涉的光信号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