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渐变式布点免丝印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6852.1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4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志能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630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微结构 基板 圆点 本实用新型 渐变式 丝印 入光面 上端面 字阵列 左侧面 均化 排布 竖向 递增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渐变式布点免丝印导光板,包括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包括有正面,所述正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正面的左侧面为入光面,所述基板还包括有上端面,所述微结构包括多个品字阵列排布的圆点,所述圆点的圆弧之间的横向间距相同,所述圆点的圆弧之间的竖向间距以正面的中部为基准逐渐向上、下两端递增。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地优化微结构的布局,使得光线在通过导光板的时候能得到更大的均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板材,特别是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机身薄的突出优势已经在很多电子产品中得到应用,如液晶电视、台式显示屏或是笔记本电脑中。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提供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故名思议: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光光源是直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则是将灯条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处,使光从背光模组的侧部进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光源、反射板、导光板和其他光学模组等,对于侧入式的背光模组而言,光源是从导光板侧部进入,然后经导光板对光线传输方向的引导进而形成面光源,所以为了保证其能够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发光均匀且亮度足够的面光源,其中的导光板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部件。
导光板,用于引导光线传输方向,即将导光板的入光侧进入的点光源或线光源经过导光板的散射及反射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进而成为面光源。进而言之,该面光源是否具有足够的亮度以及是否发光均匀则完全取决于导光板的结构设计。现有的导光板都会在下表面设置有微结构阵列,当光线从侧面进入导光板内后,通过微结构的散射作用,破坏导光板上表面的全反射现象,使光线改变原有几何光学路径,从上表面射出。为了使光线的均匀出射,必须对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线更均匀的导光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渐变式布点免丝印导光板,包括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包括有正面,所述正面上设有微结构,所述正面的左侧面为入光面,所述基板还包括有上端面,所述微结构包括多个品字阵列排布的圆点,所述圆点的圆弧之间的横向间距相同,所述圆点的圆弧之间的竖向间距以正面的中部为基准逐渐向上、下两端递增。
为了使得竖向上的圆点的圆弧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可以通过调整中心距或者调整圆点半径的方式去实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下述的实施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点的直径为0.1-1mm,所述圆点的凸起高度为0.02-0.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点的圆弧之间的竖向间距的递增方式为等差数列的递增方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还包括有背面,所述背面上设有U槽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PS材料或者是PMMA材料或者是PC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地优化微结构的布局,使得光线在通过导光板的时候能得到更大的均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志能,未经薛志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6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