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4556.8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1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都业杰;任彤;王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45 | 代理人: | 郭蔷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反应 器用 一次性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细胞生长状况和代谢进行实时检测。从反应器中取出细胞培养液是一项频繁的操作过程。常规的取样方式是注射器抽气形成负压再打开取样管的阀门,使细胞培养液流进取样瓶。取样瓶每次用完后都需要清洗干净,且取样管中细胞液可能会倒流,频繁的取样操作加大了污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操作简单,且能够大大降低污染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包括:一取样主管,所述取样主管的一端连接至生物反应器,另一端连接一空气滤器,所述取样主管上设有N个支管,从靠近生物反应器的一端起的第一个支管至第N-1个支管上都分别连接一取样袋,靠近空气滤器一端的第N个支管上连接一废液袋,各所述支管上配有开关夹;其中N≥3。
使用时,先用开关夹将连接有取样袋的各支管夹住,只保留连接有废液袋的支管未被夹住,然后利用注射器通过空气滤器抽气造成负压,使得细胞培养液从生物反应器中流出,待需要废弃的细胞培养液都流至废液袋后,打开连接有取样袋的支管上的开关夹,细胞培养液流入取样袋,取样袋中取得的细胞培养液足够后,将该取样袋对应的支管用开关夹夹住,用剪刀剪下取样袋,完成取样。取样袋用完后,可以更换新的一套本实用新型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连接至生物反应器。
优选地,在所述取样主管与生物反应器之间还设有一液体单向阀,所述生物反应器连接至所述液体单向阀的进液口,所述取样主管连接至所述液体单向阀的出液口。配合液体单向阀的使用,排除了细胞培养液发生倒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其使用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生物反应器通过一塑料软管连接至所述液体单向阀的进液口。
其中,所述取样主管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软管;所述液体单向阀为PVDF材质液体单向阀,连接反应器后高温高压灭菌使用。
优选地,所述取样袋的容量为50ml;所述废液袋的容量为200ml;所述取样主管的内径为3.2mm,当然,取样主管的内径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外定制。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反应器用一次性取样装置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取样主管3为一塑料软管,一端通过一液体单向阀2连接至生物反应器1的取样管上,另一端连接一空气滤器4。其中,液体单向阀2为PVDF材质液体单向阀,生物反应器1的取样管连接在液体单向阀2的进液口,取样主管3连接在液体单向阀2的出液口。
取样主管3的内径为3.2mm,在取样主管3上连接了八个取样袋5,取样袋5的容量为50ml。在取样主管3上靠近空气滤器一端,连接了一个废液袋6,废液袋6的容量为200ml。连接取样袋5和废液袋6的支管上都配有开关夹7。
使用时,先用开关夹7将连接有取样袋5的各支管夹住,只保留连接有废液袋6的支管未被夹住,然后利用注射器通过空气滤器抽气造成负压使细胞培养液从生物反应器1的取样管流出,等到需要废弃的细胞培养液都流至废液袋6后,打开连接有取样袋5的支管上的开关夹7,细胞培养液流入取样袋5,取样袋5中取得的细胞培养液足够后,用开关夹夹住支管,用剪刀剪下取样袋5,完成取样。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4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