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矿浓缩干排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82579.5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2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怀刚;王光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矿 安全隐患 尾矿浓缩 一体装置 尾矿库 本实用新型 多级浓缩 环境治理 矿山生产 浓缩分离 浓缩系统 循环利用 压缩系统 采空区 含水率 尾矿水 泥砂 地质 环境保护 安全 维护 资金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矿浓缩干排一体装置,主要包括浓缩系统和干排压缩系统;本装置能够将尾矿进行多级浓缩,较好的分离出尾矿中的泥砂和水,实现砂含水率保持在15%~20%,且经浓缩分离出来的尾矿水可实现循环利用,此外,尾矿干排不仅可以节省传统尾矿库的建设费用和常规维护费用,还可以大大节省占地面积,消除尾矿库的安全隐患,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消除采空区的安全隐患,节省安全投入和环境治理资金,有利于地质环境保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矿浓缩干排一体装置,属于选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激增,当今我国已成为一个矿业大国,选矿出来的尾矿砂除小部分作为矿山充填或综合利用外,有相当部分尾矿砂采用构筑尾矿库的方式储存。由于我国尾矿库数量多、分布广,加之历史因素、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成为尾矿坝事故高发的国家之一。
当前我国尾矿库的构筑方式基本上采取上游式筑坝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基建投资少,经营费低,但其支承棱体底部由细尾矿堆积而成,力学性能差,对稳定不利,且这种堆积坝浸润线高,容易导致尾矿坝因为浸润线过高而失稳。因此,通过降低尾矿砂的含水量来控制尾矿砂中初始浸润线高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兴起了一种尾矿干排技术,即:经选矿流程输出的尾矿浆经多级浓缩后,再经脱水振动筛等高效脱水设备处理,形成含水小、易沉淀固化和宜利用场地堆存的矿渣,矿渣可以转运至固定地点进行干式堆存或者进行尾矿坝的筑坝,同时该方式可以对尾矿水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
目前尾矿干排工艺的弊病大多在于尾矿中细粒级物料脱水困难,尤其在于选择干堆的铁矿和金矿中,金矿粒度由于生产的需要粒度分布更加趋于细小,铁矿大部分由于露天开采其中泥土成分较多,至于造成细粒级物料脱水困难造成,很多尾矿进入旋流器,再进振动筛,后给入到浓密机,浓密机底流又回到振动筛,这样虽然使浓密机的处理量和运转负荷下降,但是却造成浓密机浓密过程的繁琐,细粒级物料的无限循环并且逐步数量在增加。由于浓密机的特性对细粒级物料(-200目80%以上即可造成此种问题)浓密效果本身不好,所以沉降过程漫长、底流浓度达不到指标要求,同样采用浓密池和沉淀池其结果和浓密机相同。因此,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尾矿干排的工艺,还有其他相关工艺环节需要注意(堆存、再利用、环境保护等),同时对于细粒级物料的处理,通过工艺手段使其逐步减少而不是增多,这就要求工艺方式的选择和对工艺设备的理解以及工艺设备的选择上更加的明确和合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浓缩干排一体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尾矿浆进行多级浓缩,较好的分离出尾矿浆中的泥砂和水,实现砂含水率保持在15%~20%,且经浓缩分离出来的尾矿水能够再一次进入选矿厂的选矿程序,循环利用,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包括浓缩系统和干排压缩系统;
所述浓缩系统包括旋流分级器、重力式沉淀箱、Ⅰ号固定架、支撑立柱、透水网Ⅰ、尾矿水输送管、Ⅰ号尾矿浆输送管、搅拌箱、Ⅱ号固定架、连接杆、搅拌电机、搅拌器、尾矿水沉淀箱、Ⅱ号尾矿浆输送管、絮凝剂存放箱;旋流分级器与重力式沉淀箱连接,旋流分级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尾矿水输送管连通,Ⅰ号固定架固定在支撑立柱上部,重力式沉淀箱固定在Ⅰ号固定架上,重力式沉淀箱内设有中空圆柱形透水网Ⅰ,重力式沉淀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尾矿水输送管连通,重力式沉淀箱通过Ⅰ号尾矿浆输送管与搅拌箱入口连接,Ⅱ号固定架固定在支撑立柱中部,搅拌箱固定在Ⅱ号固定架上,连接杆固定在支撑立柱上,并位于搅拌箱上方,搅拌电机安装在连接杆上并与搅拌器连接,搅拌器安装在搅拌箱内,搅拌箱的内壳下方设有中空倒圆台,搅拌器的轴为伸缩轴,搅拌器的伸缩轴穿过内壳和中空倒圆台,伸缩轴底部设有耙架,搅拌箱箱盖下方设有环形溢流槽,搅拌箱入口位于溢流槽上方,溢流口与尾矿水输送管连接,尾矿水输送管与尾矿水沉淀箱连通,搅拌箱底部与Ⅱ号尾矿浆输送管一端连接,絮凝剂存放箱设置在尾矿水沉淀箱一侧,且絮凝剂存放箱通过管道与尾矿水沉淀箱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82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泥石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