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7679.9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8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中;王高杰;李新立;卫树峰;田富文;谢校兰;李冲林;张巍;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佰威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3/20;B01F13/10;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466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转轴 混料装置 搅拌叶片 粉料 建筑工程 本实用新型 搅拌叶 外壁 耐磨混凝土层 周向均匀设置 顶端连接 机体内部 减震效果 驱动电机 水平设有 物料输入 装置顶部 自动出料 减阻孔 搅拌筒 均匀性 平稳性 支撑座 出料 省时 竖直 左端 省力 噪音 堵塞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包括机体,机体下侧水平设有支撑座,机体的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搅拌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为上下三组,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物料输入,不需要工作人员将物料抬到装置顶部,再进行进料,省时省力,采用S形的搅拌叶,在搅拌叶上开设减阻孔,大大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通过将搅拌筒左端顶起实现自动出料,有效避免了出料堵塞现象,另外减震效果较好,在提高平稳性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经常用到混料装置对粉料、水等其他溶剂进行搅拌混合,而一般的搅拌混合装置大都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且不能实现自动进料和出料,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下侧水平设有支撑座,机体的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搅拌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为上下三组,每组搅拌叶片设为四个,且所有的搅拌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搅拌叶片的俯视图呈S形,在每个搅拌叶片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减阻孔,所述机体下侧左端连接有伸缩杆,在支撑座上侧左端设有液压缸,伸缩杆底端与液压缸的伸缩杆相连接,在支撑座上侧右端设有支撑台,机体下侧右端与支撑台铰接,在机体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分别包括第一进料筒和第二进料筒,第一进料筒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旋进料装置,第一进料筒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料室,第二进料筒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旋进料装置,第二进料筒右侧底端设有第二进料口,在第二进料口的底部设有第二储料室,第一螺旋进料装置和第二螺旋进料装置的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料电机和第二进料电机相连接,第一进料筒和第二进料筒与机体接触处均设有导流板,在第一储料室和第二储料室内均设有预粉碎装置,所述支撑座的下侧设有底座,底座与支撑座之间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固定箱、支撑箱、橡胶固定套、第一固定柱、减震弹簧和第二固定柱,在底座和支撑座之间还均匀分布有多个辅助减震弹簧,在底座的下侧外壁上设有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7mm。
进一步的:所述减阻孔的形状为十字形,多个减阻孔交错设置,且每个减阻孔的十字交叉处采用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预粉碎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预粉碎转轴、设置在预粉碎转轴外壁上的预粉碎刀片和与预粉碎转轴相连接的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焊接在支撑座的下端面上,第二固定柱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内壁上,支撑箱设置在固定箱中,第一固定柱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内壁上,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橡胶固定套固定设置在支撑箱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减震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佰威,未经段佰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76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