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4737.2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8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香;秦海勇;姚传鑫;李汉萍;李军;李亚鹏;单连伟;楚尊兰;杨国利;王文芝;段永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接式稠 油井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包括套管闸门、井口流程管线,所述井口流程管线上的丝堵拆卸后作为井口流程管线开口,所述套管闸门、井口流程管线开口之间连接控气管线。所述控气管线包括依次连接的软管、弯头、单流阀。所述软管的始端连接套管闸门。所述软管的始端通过锥形螺栓连接固定在套管闸门上。所述单流阀通过小闸门连接井口流程管线开口。稠油井井口控气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套管气,无需人工操作,气体经过密闭的软管进入流程,安全可靠,环保标准高,有效解决了硫化氢中毒的风险,净化了空气指数,促进了员工身心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用的油井井口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油气储量丰富,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以气顶气和溶解气形式存在于储油层中。油井开采时,就在油井套管内形成大量的套管气,如果不及时将气体排出,就会影响井下深井泵的正常工作,降低泵效。若要排出气体,采油工要定期打开套管闸门进行放套管气工作,劳动强度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
经检索专利文献,申请号:200520028588.8,公开日2006-07-26公开了一种井口控气回收装置,属于石油机械技术领域,气管接头螺纹连接变径丝头,变径丝头另一端螺纹连接单向控制阀本体的进入口,其总成内部装有调压密封体,调压密封体内部上端装有调压丝堵,调压丝堵下面设有弹簧,弹簧下面设有密封阀芯,密封阀芯下面设有密封座,单向控制阀本体的排出口螺纹连接排出胶管接头,排出胶管接头另一端通过压帽连接排出胶管进口,排出胶管出口通过压帽连接另一排出胶管接头,气管外壁中部开有孔,开孔处通过进口接头连接针形阀进口,针形阀出口连接出口接头。
以上公开专利文献在技术方案、技术效果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上都与本实用新型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一是解决人工放套管气劳动强度大,费时耗力的问题;二是解决因油井气大,油井气锁、激动、出砂、泵效低的问题;三是解决富含硫化氢气体外排污染环境、严重损害工人身心健康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包括套管闸门、井口流程管线,所述井口流程管线上的丝堵拆卸后作为井口流程管线开口,所述套管闸门、井口流程管线开口之间连接控气管线。所述控气管线包括依次连接的软管、弯头、单流阀。所述软管的始端连接套管闸门。所述单流阀通过小闸门连接井口流程管线开口。
所述软管的始端通过锥形螺栓连接固定在套管闸门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稠油井井口控气装置,它有小闸门,一端连接在井口流程丝堵处,另一端连接单流阀,单流阀通过锥形螺栓连接弯头;单流阀,当套管压力高于流程回压时,阀跳启,开始放气,平衡定压,防止原油倒流;弯头做成90°,用来连接软管,方便与流程连接;软管,油井套管气进入地面管线的通道,抗压力15MPa,同时,软管能够解决硫化氢的腐蚀性,比铁管耐用也方便;螺帽,呈六角形,起固定螺栓和连接作用;螺帽前端为固定螺栓,用来连接套管闸门。
采用上述结构的稠油井井口控气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套管气,无需人工操作,气体经过密闭的软管进入流程,安全可靠,环保标准高,有效解决了硫化氢中毒的风险,净化了空气指数,促进了员工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快接式稠油井口自动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套管闸门1、锥形螺栓2、软管3、弯头4、单流阀5、小闸门6、井口流程管线开口7。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4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大角度大功率LED球泡灯
- 下一篇:高温超导磁悬浮科研演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