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和多功能食品处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3722.4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4/00 | 分类号: | A47J44/0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蒋爱花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模块 固定支架 壳体 安装结构 食品处理 多功能食品处理机 本实用新型 螺钉连接 螺栓 环形槽 加热体 外底面 螺纹 密封圈 固定设置 密封效果 周缘设置 支撑点 抵接 施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和多功能食品处理机,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形成有食品处理腔(7)的壳体(6)和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包括锅底片(1)、加热体(2)、固定支架(3),加热体固定设置在锅底片的底面上,固定支架位于锅底片的下方且两者螺纹或螺栓或螺钉连接;食品处理腔内设有环形槽(71),加热模块中的锅底片其外周缘设置在环形槽内的密封圈(8)上,固定支架抵接于食品处理腔的壳体的外底面。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支架与壳体的外底面之间形成一个支撑点,在安装时,通过固定支架与锅底片之间的螺纹或螺栓或螺钉连接可向锅底片施加向下的拉力,这样可增强加热模块在壳体上的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和多功能食品处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多种功能的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其中,多功能食品处理机由于具有可加热、可搅拌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结构的多功能食品处理机,其壳体上形成有可承载液体的食品处理腔,通过加热模块加热承载的液体进而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该加热模块通过密封圈实现在食品处理腔内的轴向密封。其中,在密封圈与食品处理腔或密封圈与加热模块的两两贴合处,较容易由于密封圈的轴向密封不良而出现食品处理腔内承载的液体向下漏入壳体内部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和多功能食品处理机,能够有效实现加热模块更稳定可靠的密封定位,以增强加热模块在壳体上的密封效果,从而避免食品处理腔内承载的液体发生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所述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用于多功能食品处理机,所述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包括形成有食品处理腔的壳体和加热模块,其中,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锅底片、加热体、固定支架,所述加热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锅底片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支架位于所述锅底片的下方且两者螺纹或螺栓或螺钉连接;
所述食品处理腔内形成有环形槽,所述锅底片的外周缘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布置的密封圈上,并且所述固定支架抵接到所述食品处理腔的所述壳体的外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筒和具有外螺纹的连接柱,所述连接筒固定设置在所述锅底片的底面上,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抵接凸起,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连接筒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热敏电阻中的一种,且固定于所述锅底片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体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锅底片的底面上,所述电热管、电热膜、厚膜、线圈盘或PTC加热片中的一种布置在所述导热板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导热板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限位凸起,所述电热管通过多个所述限位凸起定位。
优选地,所述电热管和所述导热板之间粘结有导热胶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外螺纹段的长度不大于所述连接筒的内螺纹段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锅底片的外周边缘形成有侧壁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侧壁和所述密封圈的内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固定支架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侧壁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按压翻边,所述密封圈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按压翻边抵压在所述环形凹槽的下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内周面和/或外周面上形成有多道环形的径向凸筋,该径向凸筋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多功能食品处理机,所述多功能食品处理机包括壳体和加热模块的安装结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3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