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3320.4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7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贾勇;李慧芳;彭辉;甄卉;于广有;张志;惠靖雅;赵永强;路克崇;代超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勇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8 | 代理人: | 微嘉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场站 流量 电子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计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天然气集输场站的液体输送管道内的流量进行计量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目前市场上的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只能够计量流量,在需要对流体常见的压力和温度参数进行测量时,需要另外使用测量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也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只能够计量流量,在需要对流体常见的压力和温度参数进行测量时,需要另外使用测量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使用也不够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包括转换器、压板、涡流发生器、观察窗、液体流入孔和温度感应器,所述转换器下方连接有壳体,且壳体上方安装有压力计,所述壳体左右两侧连接有连接盘,且连接盘外侧安装有管道,所述压板下方设置有压电元件,且压电元件上方连接有转换器,所述涡流发生器上方连接有压电元件,且涡流发生器下方安装有轴承体,所述轴承体外部连接有壳体,所述观察窗内侧设置有测量管,且观察窗下方安装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液体流入孔外部连接有温度测量槽,且温度测量槽外部固定有壳体,所述温度测量槽内部设置有测量管,所述温度感应器上方连接有测量管,且温度感应器外部设置有温度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压力计的型号为DATA-52。
优选的,所述压电元件与转换器和温度感应器与温度显示屏的连接方式均为电性输入连接。
优选的,所述温度测量槽与壳体为一体结构,且温度测量槽的位置位于压力计的后方。
优选的,所述测量管的结构为U形结构,且测量管外部的观察窗为透明石英玻璃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天然气集输场站流量电子计量装置的压力计的型号为DATA-52,测量稳定性更强,精度更高,能够更加准确的对流体的压力进行测量,压电元件与转换器和温度感应器与温度显示屏的连接方式均为电性输入连接,能够将测量数据实时的显示在转换器和温度显示屏上,让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流体的流量和温度信息,温度测量槽与壳体为一体结构,且温度测量槽的位置位于压力计的后方,能够防止流体在经过温度测量槽时压力发生变化而对压力计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确保了压力计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测量,测量管的结构为U形结构,且测量管外部的观察窗为透明石英玻璃材质,U形结构能够缓冲液体对温度感应器的冲击,使温度感应器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工作,同时观察窗能够直接看到液体,配合温度的显示,让人们观察的更加直观,并且能够耐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测量槽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度测量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换器,2、压力计,3、壳体,4、管道,5、连接盘,6、压板,7、压电元件,8、涡流发生器,9、轴承体,10、观察窗,11、温度显示屏,12、液体流入孔,13、温度测量槽,14、测量管,15、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勇,未经贾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3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