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通量固相萃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72480.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7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龙;王永;王兆全;姜雅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邑市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15/10 | 分类号: | B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13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量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分析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通量固相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固相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通过活化、上样、淋洗、洗脱四个步骤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浓缩,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样品的前处理。
目前的前处理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的固相萃取装置在操作时需要将活化、上样、淋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需要手动倒出,前处理过程中需要关闭抽真空装置,并更换收集容器,操作比较繁琐、耗时长且产生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带了潜在危害。
2、通常一次前处理过程只能对一个样品管进行操作,这导致在实际检测中大批量的样品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通量固相萃取装置,通过在萃取支架设置多个可独立开关的连接通孔使装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多种试样,提高了处理的效率也增加了处理的灵活性,使之能满足不同的检测需求。产生的废液进入真空容器并采用负压的方式吸入集液瓶统一处理,整个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废液扩散污染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通量固相萃取装置,包括萃取支架、真空容器、集液瓶、真空泵;
所述萃取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真空容器的侧壁配合的环状凹槽,且在所述环状凹槽包围的区域内设有若干连接通孔;
所述连接通孔上端连接固相萃取柱,下端连接导流针头;
所述各连接通孔上均设有一个旋转开关;
所述真空容器上设有真空连接口,所述真空连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集液瓶;
所述集液瓶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真空泵。
所述萃取支架下方设有接液管支架;所述接液管支架上放置接液管;所述接液管数量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同,且所述导流针头插入所述接液管内。
所述接液管支架分为上下两层,且上下两层分别设有数量相同且中心同轴的支架通孔和支架盲孔;所述支架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接液管的直径,且所述支架通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同。
所述真空容器为玻璃容器。
所述萃取支架上还设有若干支撑腿,且支撑腿长度超过导流针头。
所述真空泵为无油真空泵。
所述环状凹槽包围区域内还设有一个连接负压表的负压表连接孔。
所述连接通孔的数量为12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萃取支架设置多个可独立开关的连接通孔使装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多种试样,提高了处理的效率也增加了处理的灵活性。产生的废液进入真空容器并采用负压的方式吸入集液瓶统一处理,整个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废液扩散污染环境。真空泵选用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的无油真空泵。整个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高可以满足多种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萃取支架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液管和接液管支架示意图;
在图中,1-固相萃取柱,2-连接通孔,21-旋转开关;
3-萃取支架,31-支撑腿,32-环状凹槽,33-负压表连接孔;
4-导流针头,5-真空容器,51-真空连接口,6-集液瓶,7-真空泵,8-负压表;
91-第一连接管,92-第二连接管,10-接液管,11-接液管支架,111-支架通孔,112-支架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固相萃取装置,包括固相萃取柱1,萃取支架3,真空容器5,集液瓶6,真空泵7;
所述萃取支架3上设有与所述真空容器5侧壁配合的环状凹槽32;且在所述环状凹槽32包围区域设有若干连接通孔2;
所述连接通孔2上端连接所述固相萃取柱1,下端连接导流针头4;
所述各连接通孔2上均设有一个旋转开关21;每个连接通孔2可以均可以独立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邑市检验检测中心,未经昌邑市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972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